(
课件网)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导 读 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苏轼的魅力何在?你心目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形象? 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豪放不羁 旷达自信 踌躇满志 豁达乐观 导 读 导 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牌名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此时苏轼任密州知州,年近四十。 点明写作时间 梦见爱妻王氏,写下悼亡词。 交代写作缘由。 mǎo 导 读 写作背景 1055年,16岁的王弗嫁给了19岁的苏轼,二人婚后,王弗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1065年)就去世了。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亡妻王氏墓志铭》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快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响彻云天,下达黄泉)的悼亡词。 导 读 诵读指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两茫茫:空寂、凄清之感 思量:轻读 难忘:重读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拉长音调 无处:无奈与凄凉之感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纵使:拉长音调 “尘满面,鬓如霜”:短促,读出悲感 导 读 诵读指导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感情基调:与亡妻梦中相见,欢欣同时又夹杂着思念的痛苦的复杂情感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语速减慢,读出词人内心痛苦之情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肠断处:深沉而悲伤 短:缓慢而凝重 研 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你我一生一死,隔绝已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却难以忘怀。 你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向你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你也该认不出我了,因为四处奔波,我早已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梦境中又回到了家乡,只见你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你我默默相望,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无言的泪水落下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的长着小松树的坟山,是你年复一年地思念我而痛欲断肠的地方。 研 读 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上片实是梦前所思,既思念亡妻,又联想自己十年的坎坷。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标题“记梦”,上阕没写梦,是否可以删除? 研 读 “记梦”为贯穿全词的线索,全词按梦前、梦中、梦后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梦前 梦中 梦后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上 片 下 片 研 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梦前 这是一个怎样的“十年”? 现实之痛 1068娶王闰之 1069返京任职史馆 1071任杭州通判 1074任密州太守 丧妻之痛:生死无常,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