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8111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醛和酮(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化学 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11-20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54748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选择性,2019,科版,化学,高中
    第3节 醛和酮 糖类和核酸 第1课时 醛和酮 1.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可用于食品保鲜处理 B.丙醛和丙酮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来鉴别 C.用溴水检验丙烯醛(CH2CHCHO)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D.对甲基苯甲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分子中存在醛基 2.醛、酮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碳原子,能与很多试剂发生加成反应,下列试剂与醛、酮发生加成反应后不能增长碳链的是(  ) A.氨 B.甲醇 C.氢氰酸 D.甲醛 3.某学生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取1 mol·L-1 CuSO4溶液和0.5 mol·L-1 NaOH溶液各1 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结果无红色沉淀出现。导致该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A.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够 B.加入乙醛的量太少 C.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够 D.加入乙醛的量太多 4.已知丁基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不必试写,立即可断定分子式为C5H10O的醛应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5.有机物M是合成二氢荆芥内酯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检验M中官能团的试剂和添加顺序正确的是(  ) A.先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微热 B.先加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酸化后再加溴水 D.先加银氨溶液,微热,再加溴水 6.从香荚兰豆中提取的一种芳香族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8H8O3,遇FeCl3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能发生银镜反应。该化合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A. B. C. D. 7.某混合物里有一种饱和一元醇和一种饱和一元醛共6 g,和足量银氨溶液反应后,还原出32.4 g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的醛不一定是甲醛 B.混合物中的醇只能是乙醇 C.醛的物质的量为0.3 mol D.醇的质量为3.75 g 8.继屠呦呦从青蒿中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又在1982年人工合成了青蒿素,其部分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香茅醛能发生加聚反应和还原反应 B.甲→乙发生取代反应 C.甲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官能团种类增加 D.香茅醛存在顺反异构 9.1 mol有机物与足量的氢气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消耗的氢气与氢氧化铜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A.1 mol、2 mol B.1 mol、4 mol C.3 mol、2 mol D.3 mol、4 mol 10.已知醛和酮可与格氏试剂(R'MgX)发生加成反应,所得产物经水解后可得醇: 若要用此方法制取,可选用的醛(或酮)与格氏试剂是(  ) A.与 B.CH3CH2CHO与CH3CH2MgX C.与 D.与CH3CH2MgX 11.制备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I的反应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苯甲醛 2 环己烯酮   有机合成中间体I A.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B.可用少量溴水鉴别苯甲醛和2 环己烯酮 C.I与足量H2完全反应后所得物质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13组峰 D.已知烷基具有供电子作用,则气态时(CH3)3N的碱性强于NH3 12.在10%稀碱催化下,醛与醛分子间能发生如图反应: RCHO+R'CH2CHO 苯甲醛和乙醛发生上述反应生成的是(  ) A.  B. C. D. 13.从樟科植物枝叶提取的精油中含有甲、乙两种成分,由甲转化为乙的过程如下(已略去无关产物),回答相关问题。     甲           乙 甲Y乙 (1)写出物质甲中含氧官能团的电子式为       。 (2)反应Ⅱ的试剂和条件是               。 (3)请选用提供的试剂检验物质乙中含有碳碳双键。提供的试剂:a.稀盐酸、b.稀硫酸、c.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d.酸性KMnO4溶液、e.NaOH溶液、f.溴水,所选试剂为    (填字母)。 (4)写出乙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以下两种物质是常用香精的主要成分,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