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8183

3.4 课时1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课件(共22张PPT)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11-21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10484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选择性,化学,高中,2019,苏教版
  • cover
(课件网) 苏教版 选择性必修1 1.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理解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沉淀转化的实质。 2.通过学会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进行沉淀转化等实验探究。 20℃时,溶解度: 难溶 微溶 易溶 可溶 0.01g 10g 1g 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可将物质分为难溶、微溶、可溶、易溶。 如:AgCl、AgBr、AgI、Ag2S、BaSO4、BaCO3、Fe(OH)3、Mg(OH)2等。 25℃时,AgCl的溶解度为1.5×10-4g, 说明AgCl溶解度虽然很小,但并不是绝对不溶。 一定温度下,将AgCl溶于水中,当v(溶解)=v(沉淀)时,得到饱和AgCl溶液,建立溶解平衡。 一、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注意:难溶电解质可以是弱电解质,也可以是强电解质。 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 BaSO4(s) Ba2+(aq) + SO42-(aq) Fe(OH)3(s) Fe3+(aq) + 3OH-(aq)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式都使用“ ”, 且在难溶电解质的化学式后面加注“(s)”, 在离子符号的后面加注“(aq)”。 特征 “逆” “动”———动态平衡,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的速率并不为0。 “等”———v溶解=v沉淀。 “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在新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 即勒夏特列原理也适用于溶解平衡移动分析。 二、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条件 1.内因 沉淀本身的性质 温度: 浓度: 温度升高,多数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Ca(OH)2除外) 稀释: 同离子效应: 向溶解方向移动 加入相同的离子,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2.外因 练习:25℃下AgCl固体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AgCl(s) Ag+(aq)+Cl-(aq) C(Ag+) C(Cl-) m(AgCl) 移动方向 Ksp 升温 加水 加AgNO3 加氨水 加少量 AgCl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不变 减小 增大 减小 不变 减小 减小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正向 正向 不移动 逆向 正向 【思考】在AgCl(s) Ag+(aq)+Cl-(aq)平衡体系中加入 AgCl(s),平衡是否会发生移动 改变平衡体系中的固体的量,平衡不移动。 三、溶度积常数--Ksp 1.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沉淀达到溶解平衡后的溶液为_____溶液,其离子浓度 _____,溶液中相应离子浓度幂之积为常数,叫_____(简称_____),用_____表示。 饱和 不再发生变化 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 2. 表达式 固体纯物质不列入平衡常数 Ksp = c(Ba2+)·c(SO42-) BaSO4(s) Ba2+(aq) + SO42-(aq) Fe(OH)3(s) Fe3+(aq) + 3OH-(aq) Ag2S(s) 2Ag+(aq) + S2-(aq) Ksp = c(Fe3+)·c3(OH-) Ksp = c2(Ag+)·c(S2-) 3. 影响因素 (1)内因:与_____有关。 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溶度积常数只与_____有关,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温度 思考: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那么是否Ksp越小,溶解能力越弱呢? (1)对于同一类型物质,Ksp数值越小,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弱。 (2)不同类型物质,Ksp差距不大时,不能直接作为比较依据。 Qc与Ksp的大小关系 是否有沉淀析出 Qc>Ksp Qc=Ksp Qc<Ksp 有 (饱和溶液) 无 (不饱和溶液) 以沉淀溶解平衡CaCO3(s) Ca2+(aq) +CO3 2–(aq)为例,要判断溶液中能否生成沉淀,可将溶液中离子浓度之积Qc与Ksp进行比较。 四、Ksp的应用 例1. 已知室温下PbI2的溶度积为7.1×10-9,求饱和溶液中Pb2+和I-的浓度? Ksp =c (Pb2+) · c2(I-) = 7.1×10-9 (1)已知溶度积求离子浓度 PbI2(s) Pb2+(aq) + 2I- (aq) c (Pb2+)= mol·L-1 =1.21 ×10-3 mol·L-1 c (I-)= 例2. 已知 298K 时AgCl 的 Ksp = 1.8×10-10,求其溶解度 (2)已知溶度积(Ksp)求溶解度(S) AgCl Ag+ + Cl- 在1L饱和溶液中,Ksp= c(Ag +) ·c(Cl-)= 1.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