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阶段监测 生物科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生活的家园,生物圈的真正含义是指( ) A. 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和 B.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C.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D. 地球上全部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2. 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A. 干枯的树叶 B. 草地上的蘑菇 C. 古代树木变成的煤炭 D. 冻死的鱼 3.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蜻蜓点水 B. 螳螂捕蝉 C. 大雁南飞 D. 滴水穿石 4. 当羚羊发现猎豹时,会迅速逃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 生物能进行呼吸 B.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晚会上,Walker机器人完成点头、挥手、挺胸、踮脚等套拟人化动作,但它不属于生物,主要判断依据是它( ) A. 没有呼吸系统 B. 无法生长繁殖 C. 没有细胞结构 D. 无法自由活动 6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 物种多样性 B. 变异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7. 研究人员对某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这体现了( ) A. 生物种类多样性 B. 基因多样性 C. 生物数量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8. 苹果有“智慧果”和“记忆果”的美称。苹果的品种丰富,常见的有红富士、金帅、红将军红星、国光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物种的多样性 B. 遗传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9.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一个多功能光照箱,在该箱里栽培40株同种且生长状况相仿的雏菊幼苗,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由此可知,该小组探究的变量是( ) 组别 雏菊数量 光照情况 箱内温度 箱内湿度 甲 20株 有 20℃ 适宜 乙 20株 无 20℃ 适宜 A. 光照 B. 温度 C. 湿度 D. 空气 10. 设计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下列不能作为对照的是( ) A. 干燥与湿润 B. 有氧气和无氧气 C. 有水与无光 D. 常温和低温 11. 在其撰写的,植物学史上划时代著作《自然系统》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的科学家是( ) A. 达尔文 B. 林奈 C. 虎克 D. 巴斯德 12. 当你探究水温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时,你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接下来你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A. 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 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 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 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13. “一只雄黑猩猩飞快地下了树,然后不慌不忙地向我走来,当走到离我还有三步远时,它站住了,不停地挥动双臂,大声吼叫,毛发都竖了起来,样子非常可怕”这是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一段记录。珍妮·古道尔是运用哪种研究方法,了解并记录下黑猩猩上述表现的?(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测量法 14. 要了解校园中生长着多少种植物,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 实验探究法 B. 调查法 C. 资料分析法 D. 观察法 15. 2021年9月24日上午,重庆大足拾万镇五彩田园的巨型水稻迎来了丰收的日子,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达2米,亩产可达800公斤以上,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巨型稻”的培育是利用了( ) A. 环境的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物种多样性 16. 2021年4月,国际权威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记录认可了一种发现②福建永安的全新物种“步甲虫”,以其发现者郭亮为名,命名为“郭亮珠步甲”。“郭亮珠步甲”的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线粒体 C. 细胞核 D. 细胞质 17.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更换目镜和移动玻片后污点仍在原来的地方,则该污点最可能在( ) A. 玻片上 B. 反光镜上 C. 物镜上 D. 目镜上 18. 如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