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②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质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认识到固体混合物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理解混合与分离是基于物质的不同性质(如大小、磁性、溶解性等)。 (2)初步建立“混合后总质量不变,但总体积可能减少”的科学观念。 2.科学思维 (1)能联系生活,举出不同固体混合和分离的例子。 (2)能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并作出合理解释。 (3)能用不同的方法把生活中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开来。 3.探究实践 (1)能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探究固体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方法。 (2)能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进行简单的定量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3)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分离实验(如筛分、磁选、溶解过滤等),并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 4.态度责任 (1)在实验活动中养成细致观察、实事求是、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2)初步形成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处理混合物对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体积,解释比较结果。 2.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把固体混合物分离开来。 【教学准备】 提前配制好的“砂糖混合物”“铁屑木屑混合物”、 电子天平、量筒(100mL或250mL)、筛网一套(不同孔径,用于分离大小不同的颗粒)、 磁铁(条形或U形,用于磁选)、烧杯(若干,用于溶解和过滤)、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用于溶解-过滤-蒸发分离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认识固体的混合 【PPT:2-4】 1.出示八宝米的图片提问:这个碗里有什么? 为什么要将它们混在一起? 2.揭示主题:绿豆、红豆、大米、燕麦等都属于固体,混在一起就变成了固体混合物。在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把不同的物质混合在一起,也常常需要把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离开。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板书: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3.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情况需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 4.讲解:生活中需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的情况。 5.承上启下:把不同物质混合在一起后,它们的质量、体积会发生变化吗? 预设:有绿豆、红豆、大米、燕麦等。混在一起做成八宝粥,营养更全面…… 思考、交流、汇报 从生活中的现象说起,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聚焦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之一“固体的混合”,初步感知“混合物”,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混合物”的概念做铺垫。 探究固体混合前后质量是否变化 【PPT:5-11】 1.出示图片,组织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固体混合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2.提问: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 3.与学生一起共同研讨实验方法:(1)把托盘放在电子天平上,调零; (2)分别称出黄豆、绿豆、玉米粉的质量,做好记录; (3)把黄豆、绿豆、玉米粉混合在一起,称出它的质量,做好记录。 (4)计算出黄豆、绿豆、玉米粉的质量和,与混合后称出的质量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5.组织学生用下列句式进行汇报交流。 我发现:黄豆、绿豆、玉米粉混合后,总质量(大于/等于/小于)混合前三者的质量之和。 我的解释是( ) 6.小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思考、交流、汇报: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这个活动,用数据作为证据,让学生通过测量、比较、解释,认识到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渗透了“物质的量”不变的思想。 探究固体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 【PPT:12-15】 1.提问:怎样比较这三种固体颗粒混合前后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3.组织学生用下列句式进行汇报: 我发现:黄豆、绿豆、玉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