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182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5.2.3硝酸酸雨的形成随堂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11-2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8611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解析,练习,随堂,形成,酸雨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硝酸 酸雨的形成 1.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过量SO2与“84”消毒液反应:ClO-+H2O+SO2=+HClO B. 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SO2+H2O+Ba2+=BaSO3↓+2H+ C. 向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Fe++4H+=Fe3++NO↑+2H2O D. 用氨水吸收少量SO2:2NH3·H2O+SO2=2++H2O 2. 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取一定量样品,溶解后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浓,仍有沉淀 此样品中含有 C 向盛有和的试管中分别滴加浓盐酸,盛的试管中产生黄绿色气体 氧化性: D 向溶液中通入气体,出现黑色沉淀 酸性: 3.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2.4 L SO2所含的分子数目为NA B. 1 mol Cu和足量S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NA C. 一定条件下,1 mol N2与足量H2充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D. 常温下,将28 g铁片投入足量的稀硝酸中,铁失去的电子数为NA 4.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 Cu、稀硝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说明HNO3被 Cu 还原为NO2 B. 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C. 实验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 3Cu2++2NO↑+4H2O D. 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 在常温下既可以和稀硝酸反应,又可以和稀硫酸反应 5.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光化学过程,在清洁空气、污染空气中形成硫酸型酸雨的过程如图所示: 注:表示光照;是羟基自由基,有强氧化性。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涉及的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 上述气相氧化形成酸雨的必要条件是光照 C. 的生成加快了形成酸雨的速率 D. 难以直接被氧化 6. 将17.9g由Cu、Al、Fe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合金质量减少了2.7g。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稀中,生成了6.72LNO(标准状况下),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则沉淀的质量为( )。 A. 22.1g B. 25.4g C. 33.2g D. 30.2g 7. 硝酸工业常用碱溶液吸收废气中的气体。某实验小组将相同体积不同组成的废气分别通入到相同的足量溶液中充分吸收,测得生成的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废气中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仅画出部分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为 B. 随值增大,溶液中增大 C. 当时, D. 当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 8. 将32.64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11.2 L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为5.376 L,NO2的体积为5.824L B. 产生的标准状况下11.2 LNO和NO2混合气体通入5.6LO2刚好能溶解到水中 C. 反应中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5mol D. 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后,向溶液中加入V mL a mol·L 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HNO3溶液的浓度为mol·L 1 9. 在生活中亚硝酸钠应用十分广泛,它是一种白色固体,外观与极其相似;少量可做食品的防腐剂,可防止肉毒杆菌在肉类食品中生长。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该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制备干燥的亚硝酸钠(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去,部分仪器可重复使用)。 已知:①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但不能被浓硫酸氧化。 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氧化成。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的装浓硝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仪器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_____。 (2)①反应开始前打开止水夹,通入过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