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07课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依法治国 (第七课) 法治国家建设 (第八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九课) 第三单元 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 三者有机统一于社会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政治与法治》体系框架 根本保证 为什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第一课、第二课) 怎么样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第三课) 第一单元 党的领导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国体 (第四课) 根本政治制度 (第五课) 基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 本质特征 根本保证 坚实基础 坚强保障 根本保证 坚强保障 坚实基础 目 录 CATALOG 05 03 01 02 04 考情透视 目标导航 知识导图 思维引航 核心突破 考法全析 真题溯源 考向感知 时政解读 素养提升 01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考点要求 考察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浙江卷1月T12,2分 / 考情分析 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从近年高考真题来看,题型主要为选择题。考点集中在法的产生、本质、特点;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依法治国总目标与原则等方面。 2.从命题思路上看:未来高考将聚焦法律实施与公民权利保障,以“民法典实施五周年”为契机,结合房屋买卖纠纷、赡养纠纷等案例,考查法律如何保护公民财产权、人格权。《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对未成年人违法治理的调整,分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026年高考会更加注重:以“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为背景,结合区域协同立法、《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等案例,考查总目标的系统性(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如“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 1.阅读法律法规条文、法治建设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资料,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2.对比不同国家法治模式、古今法治理念和制度,辨别我国法治建设的独特优势和本质特征; 3.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含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理解各体系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4.对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法治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出法治运行的规律和原则,明确全面依法治国原则。 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明确1个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认识2种职能: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 了解3点成就: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把握4种法的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明确5项原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03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考点一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1.法律的产生 2.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3.法律的发展历程 知识点1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历史范畴) 注意: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 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作用: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法律具有阶级性 注意:不是全体公民的意志 古代: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 近代: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人 治 法 治 考点一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4.我国的法律发展历程———中华法系 知识点1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中华法系(源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