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1874

4.4 探索认识的奥秘 (复习课件)(共61张PPT)2026年高中政治一轮复习 统编版

日期:2025-10-27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60918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复习,PPT,统编,一轮,政治,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必修4《哲学与文化》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04课 目 录 CATALOG 05 03 01 02 04 考情透视 目标导航 知识导图 思维引航 核心突破 考法全析 真题溯源 考向感知 时政解读 素养提升 01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考点要求 考察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陕晋青宁卷T7,3分 山东卷T2,3分 云南卷T9,3分 广东卷T8,3分 福建卷T12,3分 广西卷T8,3分 湖北卷T13,3分 江苏卷T15,3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 真理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河南卷T11,3分 河北卷T9,3分 云南卷T18 河北卷T9,3分 江苏卷T21 新课标卷T8,4分 河北卷T9,3分 海南卷T11,3分 湖南卷T8,3分 考情分析 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可能出现。考点集中在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方面。 2.从命题思路上看:将以针对“AI换脸技术引发伦理争议”,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作出辩证分析;中国对海湾国家全面免签政策推动文旅与经贸双向增长(如沙特游客赴华搜索量激增),结合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分析政策调整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变化;“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2025-2026)推动跨境能源合作与技术交流,可关联认识的无限性,说明国际合作如何促进知识共享与技术迭代。 2026年高考会更加注重:辨析题:针对“AI生成内容完全替代人类创作”的观点,要求运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反驳,说明AI辅助创作仍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主导。开放题:以“AI伦理困境”为案例,要求运用真理的条件性设计伦理规范框架,需兼顾技术发展与社会价值。 1.能准确区分实践的特征、认识的来源与途径、真理与谬误等易混点;能结合材料调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过程”等原理,规范组织答案,做到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 2.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中蕴含的认识形成过程、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如结合科技突破案例分析实践如何推动认识发展),或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如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关系); 3.能将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应用于现实问题,如分析某一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调整(体现真理的具体性),或某一科学结论的适用范围(体现真理的条件性); 4.用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分析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过程,理解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明确1个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理解2个含义:实践的含义、真理的含义 了解3种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理解4个表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03 核心突破·重难全析 考点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1.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知识点1 认识与实践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别 含义 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 感觉、知觉和表象 概念、判断和推理 阶段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 都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易错提醒:1.误认为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2.误认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正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能说谁更正确。 考点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重难全析 核心突破 2.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