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化简整数比、小数比和分数比,熟练运用“总份数→每份数→对应量”的步骤解决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 2.通过情境观察、小组讨论,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比的过程,建立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提升逻辑分析能力。 3.感受比在饮料调配、国旗尺寸等生活场景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关联,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 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内在联系;准确分析按比例分配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果汁调配、国旗尺寸、清洁剂稀释等生活实例)、学习单(含化简比及应用题练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两个生活场景: ①调制果汁需1杯浓缩液配4杯水; ②学校国旗长240cm、宽160cm。 2.提问:“如何描述浓缩液与水的杯数关系?国旗长与宽的长度关系?除了除法,还有更简洁的方式吗?” 引出课题:揭示“比”的概念,板书《比和比的应用》。 二、探究比的意义与性质 1.比的读写与各部分名称: 结合果汁例子,板书“浓缩液:水 = 1:4”,讲解比号(:)、前项(1)、后项(4),强调“1:4”与“4:1”的区别(顺序性)。 2.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1:4 = 1÷4 = ”, 3.总结:前项→分子/被除数,比号→分数线/除号,后项→分母/除数(后项≠0)。 4.化简比:以国旗“240:160”为例,引导用“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80”,化简为“3:2”;补充练习“0.6:0.3”(先化为整数比6:3,再化简为2:1)、(先乘6化为3:2),明确化简比的依据是“比的基本性质”。 5.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出示例题:学校将300本图书按2:3分配给六年级(1)班和(2)班,两班各分多少本? 分步引导: 求总份数:2+3=5(份); 求每份数:300÷5=60(本); 求对应量:(1)班60×2=120(本),(2)班60×3=180(本)。 拓展方法:用分数乘法解题((1)班分总数的 ,即300× =120本),对比两种方法的联系。 小组练习:把120cm长的铁丝按3:2:1做成长方体框架,求长、宽、高(强化“总份数”计算),小组派代表展示解题过程。 三、巩固应用 1.基础练习: 化简比:23:12 、 32:21、1.6:0.4。 求比值:15:3、38:14 、 83:41。 2.提升练习(按比例分配): 情境题:“配制一杯蜂蜜水,蜂蜜与水的比是1:5。现有240毫升水,需要多少蜂蜜?” 方法指导: 明确总份数(1+5=6份); ② 求每份量(240÷5=48毫升); ③ 求蜂蜜量(1×48=48毫升)。 游戏竞赛:分组完成“比的应用接力赛”,题目包括化简比、求比值、按比例分配,增强趣味性。 四、总结拓展 知识梳理:“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化简比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活链接:展示比在摄影(画面比例)、烹饪(配料比例)、地图(比例尺)中的应用,强调数学实用性。 五、作业设计 1. 基础题:化简比并求比值(5题)。 2. 实践题:测量家中长方形物品的长和宽,计算长宽比并化简。 3. 挑战题:一种混凝土中水泥、沙子、石子的比是2:3:5,要配制120吨混凝土,各需多少吨? 板书设计 比和比的应用 1.意义:两个数相除 → 1:4(前项:后项) 2.关系:a:b = a÷b = (b≠0) 3.化简比:依据基本性质(如240:160=3:2) 4.按比例分配:①求总份数 → ②求每份数 → ③求对应量 例:300本(2:3) 总份数2+3=5 → 每份300÷5=60 → 1班120本,2班180本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情境贴近生活:以果汁调配、国旗尺寸等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降低了“比”的抽象感,学生能快速关联生活经验,理解比的意义。 2.难点突破有效:通过“1:4 = 1÷4 = ”的直观等式,帮助学生清晰掌握比与分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