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8页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2.在观察、操作和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趣味实验导入。 师:同学们,我只用三根火柴就能把瓶装水吊在桌边,你相信吗?到底是真是假,实验让你眼见为实。 播放实验视频。 师:怎么样?神奇吗?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回家尝试做这个实验看看最多可以吊几瓶水。许多问题看似不可能,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同学们,其实在刚才的实验中隐藏着一个我们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一起说吧。 生:三角形。 2.说一说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对,两根绳子与火柴棍之间围成一个不起眼的三角形,它在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大。你在哪里见到过三角形?谁来举例? 生:我在自行车的框架上见到过三角形的自行车车架。 生:有些屋顶是三角形的。 3.出示金字塔和安康三桥图片,找三角形。 师:几千年前三角形就在建筑上得到运用,如今更是频繁出现,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设计意图】以趣味实验引入新知,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三角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自主探究 1.画一画 师:以前我们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能把你心中的三角形画出来吗?边画边想你是怎样画这个三角形的? 请学生动手画图同时请一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并介绍其画法,再请学生说出不同画法。 2.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师:孩子们用不同的画法都画出了一个三角形,这些三角形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都有三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师: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师:为了便于描述,我们可以用大写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样,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三角形ABC。 3.辨一辨 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请看这些图形是三角形吗? 4.摆一摆 师:如果我用三根磁条代替成三个线段,谁能上来摆成三角形? 请学生代表上台摆出三角形 师追问,三条线段有六个端点,那为什么三角形只有三个顶点呢? 学生说想法 【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到每两条线的端点都是重合的。 师:那这几个点是哪两条线段相重合呢? 学生仔细观察并能清楚表达 师:说的非常好,也就是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就围成了三角形,(板书: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师:现在谁能来说一说,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 【学情预设】学生能表达清楚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是个会总结的孩子让我把他的想法赶紧记录下来。(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齐读) 5.认识高 师:如果用三个磁扣可以想象出三角形的形状吗?用手比划一下,感受一下三角形的变化。 教师展示三种让学生比划,引导学生体会三角形的变化。 师:三角形的高也在变化,请同学们按要求自学三角形的高。 (1)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并小组讨论如何画高,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个组愿意把你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2)学生集中汇报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教师结合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复述,加深理解。 (3)再次感受,进一步认识底和高的对应关系,明确三角形有3条高。 (4)出示直角三角形,找直角边上的高。 (5)出示视频,让学生观察三角形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