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网)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习题课1 氧化还原反应 目 标 导 航 学习目标 知识体系 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方法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纲要笔记 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的应用 1 A. +4 B. +5 C. +6 D. +7 1 C 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性、还原性的一般规律: 氧化性与还原性比较 2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2 D 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最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最强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竞争规律 3 3 C 【解析】由该反应可得物质的还原性:SO2>Fe2+,与题干信息符合,A不符合题意;由该反应可得物质的还原性:SO2>I-,与题干信息符合,B不符合题意;由该反应可得物质的还原性:H2O2>SO2,与题干信息不符合,C符合题意;由该反应可得物质的还原性:Fe2+>Cl-,与题干信息符合,D不符合题意。 配套新练案 A. MnO2被氧化 B. Al2O3是氧化剂 C. Mn元素失去电子 D. Al是还原剂 D B 3. 当小溪流经硫矿时,硫矿与水中氧反应生成Fe2+和H+,使溪水呈酸性。在多条溪流汇聚过程中,Fe2+以针铁矿[FeO(OH)]的形式沉淀出来,发生反应:Fe2++O2+H2O―→FeO(OH)↓+H+(未配平),配平该离子方程式,其中H2O的化学计量数为( ) A. 5 B. 6 C. 7 D. 8 【解析】Fe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为+3,O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2,由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知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6H2O===4FeO(OH)↓+8H+,即H2O的化学计量数为6,B正确。 B 4. 存在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性最弱的是FeCl3 B. 还原性的强弱大小是FeCl2>KI C. 若溶液中Cl-与I-共存,为了氧化I-而不氧化Cl-,可以向溶液中加入KMnO4溶液 D.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溶液会变蓝 D 5. 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下列对有关物质的还原性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I2+SO2+2H2O===H2SO4+2HI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HI===2FeCl2+2HCl+I2 A. SO2>I->Fe2+>Cl- B. Cl->Fe2+>SO2>I- C. Fe2+>I->Cl->SO2 D. I->Fe2+>Cl->SO2 A 6. 工业上常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其反应为3Cl2+8NH3===6NH4Cl+N2,利用该反应中产生白烟这一现象来判断管道是否漏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剂是Cl2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3∶2 C. 每生成1个N2分子,转移3个电子 D. 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NH3分子个数之比为1∶3 C 7. 多种氧化剂和还原剂相遇时,存在“争先恐后,强者优先”的现象。在含FeCl2、MgCl2和HCl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来的是( ) A. Fe B. H2 C. Mg D. 不能确定 【解析】氧化性:H+>Fe2+>Zn2+>Mg2+,故锌粉先与氧化性最强的H+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B正确。 B D 9. (2024 ·珠海)实验室可以使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氧气: 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 ) A. 3∶1∶1 B. 3∶1∶4 C. 1∶1∶1 D. 2∶1∶1 C 【解析】由3个反应可知,生成O2时,O元素的化合价均由-2价升高为0,则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失去电子的氧原子相同,故转移的电子数相同,即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1∶1∶1,C正确。 10. 已知I-、Fe2+、S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解析】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则在反应①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