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5352

5.2 碳(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977347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
  • cover
(课件网) 碳(C):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共 8 页,按 “基础认知→核心特性→应用实践→安全与趋势” 逻辑分页,适配课堂教学节奏) 第 1 页:封面页 ——— 碳:生命与工业的基石 标题:碳(Carbon,化学式 C) 副标题:元素周期表第 6 号元素 生命的核心元素 工业的关键原料 配图建议:左侧生命场景(DNA 双螺旋结构、植物叶片),右侧工业场景(钢铁厂、碳纤维制品),中间标注碳元素符号 “C” 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 6,核外电子层 2 层:2+4) 核心备注:通过 “生命 + 工业” 双场景,直观展现碳的多元价值,引发学生兴趣。 第 2 页:基本物理与化学性质(一)——— 核心特性表 标题:一、碳的核心性质(物理 + 化学) 内容框架:分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两栏,用表格清晰呈现,重点标注关键数据: 类别 具体性质 关键说明(适配教学) 物理性质 状态与颜色 常温下为固态(金刚石:无色透明;石墨:深灰色;无定形碳:黑色),易通过外观区分同素异形体 熔点与沸点 熔点约 3550℃(金刚石),沸点约 4827℃,是熔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之一,适合高温工业场景 硬度 金刚石(硬度 10,最硬天然物质) vs 石墨(硬度 1,质软可导电),体现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导电性 石墨导电(层间自由电子),金刚石不导电,可结合 “石墨电极”“金刚石刀具” 实例讲解 化学性质 稳定性 常温下极稳定(如古代字画用炭黑绘制,千年不褪色),高温下才发生反应 可燃性 充分燃烧:C + O 点燃→ CO (无黑烟);不充分燃烧:2C + O 点燃→ 2CO(有黑烟,有毒) 配图建议:金刚石、石墨的实物图 + 结构模型图(对比正四面体结构与层状结构)。 第 3 页:基本物理与化学性质(二)——— 重要反应 标题:一、碳的核心性质(续:还原性与典型反应) 内容框架:以 “还原性” 为核心,结合工业应用设计反应案例,标注反应条件与现象: 还原金属氧化物(工业冶炼) 反应 1:C + 2CuO 高温→ 2Cu + CO ↑ 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课堂实验常做,可配实验装置图) 反应 2:3C + 2Fe O 高温→ 4Fe + 3CO ↑ 应用:古代 “冶铁” 的核心反应,解释铁器的普及历史 与非金属反应(基础化工) 反应:C + CO 高温→ 2CO 注意:CO 是有毒气体(结合 “煤气中毒” 案例,强调通风的重要性) 教学提示:用 “‘高熔点’决定反应需高温”“‘还原性’决定其作为冶炼还原剂” 串联知识点,建立 “性质→用——— 的逻辑。 第 4 页:同素异形体 ——— 碳的 “百变身份” 标题:二、碳的同素异形体:结构不同,性质迥异 内容框架:聚焦 3 种常见同素异形体,用 “结构 - 性质 - 用——— 对应关系教学: 同素异形体 原子结构特点 关键性质 典型用途(学生易感知) 金刚石 正四面体网状结构 硬度最大、不导电、耐磨 钻石首饰、玻璃刀、钻探机钻头 石墨 六边形层状结构 质软、导电、耐高温 铅笔芯(混合黏土)、干电池电极、石墨坩埚 C (富勒烯) 足球状分子结构(60 个碳原子) 稳定性好、可修饰 新型材料(如纳米催化剂、超导材料),拓展 “碳的未来应用” 配图建议:3 种同素异形体的结构模型图 + 实物用途图(如钻石戒指、铅笔、C 分子模型)。 教学提问:“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硬度却差这么多?”(引导学生关注 “结构决定性质”)。 第 5 页:制备方法 ——— 工业与实验室场景 标题:三、碳的制备:按需选择(工业大规模 vs 实验室小规模) 内容框架:分场景对比,突出 “原料 - 方法 - 纯度” 的差异: 1. 工业级制备(大规模、低成本,纯度 90%~99%) 方法 1:煤干馏(制焦炭) 原料:煤 原理:隔绝空气加强热(约 1000℃),煤分解为焦炭(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