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本标注: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子目1: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关注“学习聚焦” 问题1:阅读教材122页第1段;二战后苏联经济的恢复、成就与问题和斯大林体质体制存在何种关系。问题2:精读学案【拓展1】、梳理教材123页第1段、第2段;梳理赫鲁晓夫的改革。(课本梳理、课本补充)问题3:阅读教材123页“史料阅读”,你能得出哪些信息?(写在书上)问题4:精读学案【拓展1】、梳理教材123页第3段;梳理勃涅日涅夫的改革。(课本梳理、课本补充)问题5:阅读教材123页“增长率”、“苏联火箭”;你能解读出哪些信息?(自主思考)问题6:精读学案【拓展1】【拓展3】【拓展4】、梳理教材124页第1段;梳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课本梳理、课本补充)问题7:精读学案【拓展1】【拓展2】;结合解题思路;简要比较三人改革的异同?(写在书上) 【拓展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改革赫鲁晓夫(1956—1964)勃列日涅夫(1964—1982)戈尔巴乔夫(1985—1991)背景①二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②苏联发展的困境:表现为:A.经济:偏重发展重工业的局限性;农业集体化的不足。B.政治:个人迷信严重,导致冤假错案。③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等人试图改革旧体制。①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国家混乱;②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突出。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经济:国民经济军事化,导致经济衰退与恶化,特别是粮食和生活用品短缺;③政治:政治生活日益僵化;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交织引发政治危机;④思想: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政策,引发了科学社会主义信仰的普遍性动摇。总之,政治、经济领域积累亟待解决的问题,危机四伏。经济农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农业还是集体化)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依旧是行政指令,所有制和分配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措施: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在企业中实行以利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只改革管理制度,没有触及所有制和分配方式等)②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前期(1985-1988)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①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②实行“加速发展战略”;、③承认企业经营自主权;④调整苏联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发展政治①批判个人崇拜;②强调集体领导(反对个人迷信),改革干部制度(实行轮换制、任期制);③平反冤假错案;后期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严重;恢复了职务终身制。;贪腐正式公开化、集团化。1971年,勃列日涅夫禁止苏布文件中出现 “改革”这个词,开始用“完善”替代。后期(1988-1991)转向政治领域: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指导思想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思想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外交①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美苏争锋第一阶段:(态势:互有攻守,优势在美)②中苏关系破裂。①美苏争锋第二阶段:(态势:苏攻美守);②中苏关系恶化。③1979年入侵阿富汗①美苏争锋第三阶段:(态势:美对苏强硬,苏联全球收缩);放松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②中苏关系有一定改善。评价积极:①经济体制: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一些成效;②农业:推进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