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测量: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2025-2026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完成了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图,单缝、屏上的点均位于双缝和的中垂线上。在双缝与屏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的均匀介质,屏上P点是点上方的第4条暗条纹的中心,P点到点的距离为x。已知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为L,则双缝和的距离为( ) A. B. C. D. 2.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如图所示。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红外线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最小厚度应为( ) A. B. C. D.λ 3.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将实验仪器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某同学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若他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后,在毛玻璃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但条纹间距变窄。下列改动可能会实现这个效果的是( ) A.仅将滤光片向右移动靠近单缝 B.仅减小双缝间的距离 C.仅增大双缝与毛玻璃屏间的距离 D.仅将红色滤光片换成绿色滤光片 4.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得到不同色光、不同双缝的干涉条纹,如图甲、乙、丙所示.甲、乙为不同单色光通过相同双缝产生的条纹,乙、丙为同种单色光通过不同双缝产生的条纹,则( ) A.若单缝和双缝不平行,毛玻璃上没有干涉条纹 B.在遮光筒中没有干涉现象发生 C.甲图单色光波长小于乙图单色光波长 D.乙图双缝间距小于丙图双缝间距 5.如图所示,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光屏上的P点是亮条纹,那么光波从缝、到P点的光程差应是( ) A.波长的整数倍 B.半波长的整数倍 C.只是波长的奇数倍 D.只是半波长的奇数倍 6.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采用分光法找到了两束相干光源。小明利用图示装置测量光的波长,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实现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可以在透镜与单缝之间加装滤光片 B.将单缝向靠近双缝方向移动,则干涉条纹间距减小 C.改用频率较小的光完成实验,在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数目增多 D.转动手轮移动分划板,可使条纹间距增大 7.图1是用很弱的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得到的不同数量的光子照射到感光胶片上的照片。图2是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完成的电子衍射实验简化图,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关于这两个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这些照片说明光只有粒子性没有波动性 B.图1这些照片说明光只有波动性没有粒子性 C.图2中该实验再次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 D.图2中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8.为研究光的干涉规律,小明用激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他用频率为f的红色激光垂直照射双缝,观察到了干涉条纹。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若将入射光由红光换成紫光,相邻两个亮条纹间距将变大 B.如果将双缝的间距变大,则相邻两个亮条纹的间距将变大 C.在光屏的P点出现第三条暗条纹,则P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为 D.如果将整个装置放到水中做实验,相邻两个亮条纹间距将变大 9.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和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点距双缝和的距离相等,P点处出现距O点最近的第一条亮条纹,如果将入射的绿光换成红光或蓝光,已知红光波长大于绿光波长,绿光波长大于蓝光波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点出现红光的暗条纹 B.O点上方距O点最近的红光的第一条亮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