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2025河北期末)汉朝对于归附的西域各国的主要官吏,都由中央政府正式任命,“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这说明汉朝( ) A.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发展 B.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C. 西域的社会治理体系已初步建立 D. 西域与中原政治体制实现一体化 【答案】 A 【解析】 题干指出汉朝正式任命西域官吏,显示其有效管辖西域,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A项;题干未涉及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汉朝对西域官吏的任命和管理,而非西域自身社会治理体系建立,排除C项;题干仅表明汉朝有效管理西域,并未说明西域与中原政治体制一体化,D项表述过于绝对。 2. (2025南通期中)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想为祖母守孝三年,遭鲜卑贵族极力反对。为此,孝文帝找来三个汉族大臣佯装反对守孝,然后他当着鲜卑贵族的面将其一一驳倒,终得奉行孝礼。孝文帝上述举措意在( ) A. 提升汉臣地位 B. 推进政权封建化改革 C. 缓和南北矛盾 D. 打击门阀士族的势力 【答案】 B 【解析】 孝文帝在鲜卑贵族反对下,借助汉族大臣实施孝礼,并推进封建化改革,故选B项;A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孝文帝的举措旨在推动国家发展和统一南北,排除C项;孝文帝的孝礼与打击门阀士族无关,排除D项。 3. (2025沈阳期末)下表所示是关于唐代法律案件的相关记载。这说明唐朝( ) (冯甲在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是亵于礼,以哭止乐,斯慰所怀。诉词既款服终,言讼请依科断 《开元判集·朝祥暮歌判》 柳公绰,长庆中为刑部尚书。京兆人有姑以小过鞭其妇至死,府上其狱,郎中窦某,断以偿死,公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 《册府元龟·刑法部》 绛州孝女卫氏……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及长……以砖击杀之……(唐)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 《旧唐书·烈女传》 A. 司法呈现礼法结合的特点 B. 统治者遵循明德慎刑的原则 C. 国家专注儒学的教化功能 D. 道德品质是选官的重要标准 【答案】 A 【解析】 材料显示,冯甲因不孝在丧期受罚,唐朝司法考虑伦理身份,卫氏因孝免罪,体现了礼法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刑法审判影响因素,非“慎刑”,排除B项;材料强调儒家伦理融入法律,非仅专注儒学教化功能,排除C项;材料呈现官员诉讼或判案标准,非选官标准,排除D项。 4. (2025江西期末)“自元氏废弃礼教,因循百年,而中国之礼变易几尽”。在明朝初年,人们很少受到礼教束缚,以至于恃强凌弱,仗势欺人现象多发。朱元璋认为“敦信义而励廉耻,此化民之本”“世之治乱本乎人情风俗,故忠信行则民俗淳朴”。因此,提出了“教化必本诸礼义”的教化方针。由此可见朱元璋( ) A. 重视礼制的教化作用 B. 教化内容具有广泛性 C. 以礼义作为治国核心 D. 教化对象的覆盖面广 【答案】 A 【解析】 元朝作为民族政权,将落后习俗带入中原,导致传统礼仪道德约束力减弱。材料体现朱元璋重视礼制教化,故选A项;材料仅强调重视礼制,未体现教化广泛性,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礼义为治国核心,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教化对象广泛,排除D项。 5. (2025江门期末)与顺治、康熙从俗从宜之计不同,雍正则在西南边疆地区取消土司世袭制度,并革除土司220家,以流官取代土司,废止土司各种陋规,实施与内地一体化治理,并派兵置守。这一举措( ) A. 激化了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 B. 推动了大一统国家建立 C. 利于促进地区之间协同发展 D. 杜绝了地方割据可能性 【答案】 C 【解析】 雍正改革通过取消土司世袭、以流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