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5795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138014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重庆市,考卷,图片,试题,语文,适应性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 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口述史在当代中国迅速发展,并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口述历史不仅 是一种叙述故事的方式,更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记录手段,它能够捕捉历史的关键时刻,并记录人们的 即时反应与情感体验。口述历史存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记忆的易变性、叙述的主观性、采访对象 的层次差异以及资料整理加工的复杂性。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口述史的应用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口述 史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推动历史学向公众开放,构建一个开放且多元的历史 叙述空间。 口述史之所以又被称为公众口述史,是因为公众对它有着切实的需求。传统上,能够留下文献记 录的通常是社会精英,大多数普通民众则缺乏这样的机会。大多数人的记忆信息往往无法得到充分表 达和文本化,最终导致这些记忆流失。历史记忆一旦消逝,若非当事人亲口叙述,便难以复原,这正 是口述史的价值所在。口述史的出现,使广大民众得以参与其中,鼓励他们发声、记录,将个人的声 音转化为文本,弥补了传统文献的缺陷。在过去40年间,中国的口述史实践呈现旺盛发展势头。口 述史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和不同社群,而且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民间组织开始 重视口述史,使得口述史的实践与研究呈现多样化趋势。 口述史致力于通过口头叙述捕捉当代社会的细节。“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若不将人类的言语转 化为文本,它们便很难被后世传承。口述历史的采访过程,不仅仅是信息的搜集,更是对历史瞬间的 精准捕捉。它能够记录下事件发生时人们的直接反应和情感,对于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心理状态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种记录的即时性,赋予口述史在记录当代工作与生活状态方面的独特优势。 作为一种专业的历史记录方法,口述历史有助于我们筛选和整理这些零散信息,进而构建一个更加完 整的历史图景。 重庆八中月考(二) 第1页,共10页 无论是个人叙述还是公开演讲,均可以归为口述史的范畴。这种研究方法以口头表达为重心,注 重记录个体经历与真情实感,为历史研究提供独特视角。从实践角度看,口述历史的形成过程就是将 大脑中的记忆整理成文本的过程,不仅要求研究者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还要求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 力。这种叙述的条理性,是区分日常口述与学术研究的重要标志。口述史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构建框 架,将零散的记忆整合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正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口述史具有推动公众史学发展的重要潜力。公众史学的核心宗旨在于促进历史学的公众化,强调 历史知识的共享和公众参与,以及历史学在公共领域中的应用与实践。公众史学致力于构建一个更为 开放多元的历史叙述空间。通过口述史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当代社会,把握人心脉动,为未 来的历史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尽管目前这种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但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历史认 知的持续深化,口述史在未来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钱茂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口述史》,有删改) 材料二: 从2020年到2022年,吉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中日多家单位,历时3年行走于中国东北和 日本,跨越中日23座城市,采访拍摄了近百名日本遗孤及其后代。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