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5829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89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
  • cover
《将进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将”“樽”“馔”等文言实词,理解诗句中的倒装句式(如“奔流到海不复回”)。 2.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对比“悲—欢—愤—狂”的情感变化,分析李白豪放背后的矛盾心理。 3.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诗歌的夸张手法(如“会须一饮三百杯”)与意象组合(黄河、明月、美酒)。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感悟盛唐文人“济世”与“出世”的精神冲突,联系当代青年的价值选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情感脉络的层次性及与诗人生平的联系。 难点:“钟鼓馔玉不足贵”的批判精神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展示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题引导:这些诗句共同提到了什么?酒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特殊意义? (二)背景介绍(10分钟) ·作者生平 1.李白(701-762)的生平经历 2.复杂的思想构成:儒、道、侠的融合 儒:济苍生,安社稷的入世思想 道:超然世外的出世思想 侠:仗义疏财的任侠精神 ·写作背景 创作于天宝十一年(752) 被“赐金放还”八年后所作 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时作 (三)文本研读(25分钟) 1. 解题与字词积累 将(qiāng):请、愿之意 重点字词:樽、裘、馔、烹、谑 2. 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全诗,初步体会诗歌情感基调。 3. 分层赏析 第一层:悲(前4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此处运用了空间上的夸张手法,将黄河之水的源头描绘得如同从天而降,气势磅礴,令人震撼。这种夸张不仅突显了黄河的宏伟壮丽,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渺小。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通过时间的对比,将高堂之上的老人与明镜中映照出的白发相对照,深刻揭示了人生短暂的悲哀。岁月无情,青春易逝,令人感慨万千。 艺术手法:此部分运用了起兴、比喻、反衬和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法。起兴手法引出主题,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反衬手法突出对比,夸张手法增强表现力,共同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第二层:欢(5-8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主张在得意之时应当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及时行乐,不要留下遗憾。 天生我材必有用:诗人以自信豁达的口吻,表达了对自身才华的坚定信念,相信自己的才能终将得到施展,不会被埋没。 会须一饮三百杯:此处运用了夸张手法,形容诗人豪爽的性格和畅饮的豪情,展现了其不羁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层:愤(9-12句) 钟鼓馔玉不足贵:诗人以蔑视的口吻,表达了对权贵生活的轻视,认为那些奢华的享受并不值得追求,体现了其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 古来圣贤皆寂寞:这句诗抒发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指出历史上的圣贤们往往孤独寂寞,无人理解,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心境。 用典:陈王昔时宴平乐,通过引用陈王曹植昔日宴会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深度。 第四层:狂(13-16句) 五花马、千金裘:诗人以豪迈洒脱的笔触,描绘了奢华的生活场景,象征其不羁的个性和对物质享受的豪放态度。 与尔同销万古愁:这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愿与友人共同畅饮,借酒消愁,忘却世间烦恼的豪情壮志,展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四)艺术特色探究(15分钟) 1.浪漫主义特色 气势豪放,感情激越 想象丰富,大胆夸张 语言多变,节奏鲜明 2.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空间与时间的对比 夸张手法:三百杯、万古愁 用典手法:陈王曹植的典故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比较阅读 对比《行路难》中的李白形象,体会其矛盾心理。 2.现实意义 讨论"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当代的价值。 四、板书设计 将进酒(李白) 情感脉络:悲→欢→愤→狂 艺术特色: 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