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6238

人教美术一年级 4.灵动的龙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27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70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美术,一年级,灵动,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第4课 灵动的龙》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灵动的龙》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的第四课。本课在学生对龙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龙的灵动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龙的形态、色彩、动态等方面的学习和创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材内容结构 教材以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各种形态的龙,包括绘画作品、雕塑、民间工艺品等。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引导学生观察龙的外形特征、色彩搭配和动态表现。 教材还设置了一些简单的创作活动,如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灵动的龙,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对龙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龙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具有独特的外形和象征意义。 学生在绘画和手工制作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于表现较为复杂的龙的形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2.学习能力和特点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的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可能存在的困难 学生在表现龙的动态和细节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示范和指导。 部分学生在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时可能不够熟练,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龙的形态、色彩和动态,了解龙的艺术特点。 学生能够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灵动的龙,掌握一定的表现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观察、讨论、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体验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龙的形态、色彩和动态,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灵动的龙。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2.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表现龙的动态和细节,使作品更加生动。 教法学法 1.教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龙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龙的灵动之美。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评价激励法: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学法 观察法:观察龙的图片、视频等,学习龙的形态、色彩和动态。 实践法: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尝试表现灵动的龙。 合作交流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作品,互相学习和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 教师出谜语:“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 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灵动的龙》,感受龙的魅力。” 2.复习旧知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课中已经认识了龙,谁能说一说龙的特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龙的外形特征和象征意义。 (二)讲授新课 1.欣赏龙的艺术作品 教师展示各种龙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民间工艺品等。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中龙的形态、色彩和动态。 引导学生从龙的头、身、尾、爪、鳞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龙的外形特征。同时,让学生注意龙的色彩搭配和动态表现,感受龙的灵动之美。 2.分析龙的动态 教师播放龙的视频,让学生观察龙的动态。引导学生发现龙在飞行、游动、盘旋等不同状态下的动态特点。 教师示范如何用简单的线条表现龙的动态,如弯曲的身体、摆动的尾巴、伸展的爪子等。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习,掌握表现龙动态的方法。 3.色彩搭配 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