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9683

16.1.1电阻和变阻器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23886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6.1.1,2025-2026,九年级,物理,科版,学年
  • cover
《16.1.1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 课题 1.1电阻和变阻器 单元 16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六章 探究电路” 的第一节的内容。 1. 教材定位:“电阻和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模块的核心基础,衔接“电流、电压”与“欧姆定律”,是理解电路中“阻碍作用”的关键,也是后续学习动态电路、电学计算的前提。 2. 核心内容:教材围绕“电阻是什么(定义、单位)→ 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如何改变电阻(变阻器原理与使用)”展开,逻辑上从“认识”到“探究”再到“应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3. 教材价值:不仅承载物理知识,还渗透“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影响因素)和“转换法”(通过电流表示数判断电阻大小),搭建“物理知识→实际电路”的桥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2新课标要求 物理观念:要求学生形成电阻等基本物理量的概念,理解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 科学探究:学生要掌握电阻测量的方法,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电阻和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电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理解电阻概念及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3.掌握使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探究实验。 核心素养 1.通过 “水流受阻力类比电流受电阻”,理解电阻的 “阻碍作用”,培养 “类比推理” 的科学思维; 2.参与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如控制材料、长度相同,探究横截面积的影响)分析数据,培养 “控制变量→归纳结论” 的逻辑思维; 3.参与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实验:能根据实验装置(图 16-2)连接电路,记录不同导体接入时的电流数据,分析数据得出 “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特性及我国的研究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关注科技发展的责任意识。 学情分析 1. 已有基础:学生已掌握“电流、电压的概念”和“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能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具备初步的电路分析能力,但对“电流受到阻碍”的抽象概念理解存在难度。 2. 认知难点:抽象思维不足:难以将“电阻的阻碍作用”与“电流大小变化”建立直观联系,易混淆“电阻”与“电压、电流”的概念。 3.实验操作短板:对“控制变量法”的具体应用(如探究电阻与长度关系时,需保证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易遗漏关键步骤。 重点 电阻的定义、单位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难点 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材料准备 开关、电源、电流表、导线、 a、b、c 是三根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a、b 长度相同但粗细(横截面积)不同,a、c 粗细相同而长度不同;导体 d 与 c 的长度、粗细都相同,但材料不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电线常用铜制作,导线的核心材料主要是铜和铝,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为什么很少用它来做导线呢? 铜线 铝线 不同用电器的导线往往粗细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呢? 导线核心不用铁,是因为铁的电阻率远高于铜和铝,即铁的电阻大,不同用电器的导线粗细不同,也和电阻有关。本节将讨论与此相关的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引出本节课题 讲授新课 一、电阻 水在水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粗水管水流大、细水管水流小,有杂物的水管水流受阻,同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也会受到阻碍。 1.电阻的定义与单位 (1)定义: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符号R表示。 (2)单位:国际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