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9827

【新教材】教科版八年级上册5.2熔化和凝固 学案 及 答案

日期:2025-11-2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0次 大小:23114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上册,学案,凝固,熔化,八年级,新教材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理解熔点、凝固点的概念。 3.能根据 “温度 - 时间” 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提升实验数据分析与图像解读能力。 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熔点和凝固点的理解。 难点:通过 “温度 - 时间” 图像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区分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放热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自主学习】 1.像雪花、食盐、糖、海波、金属等具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属于_____;像玻璃、松香、蜂蜡、沥青等没有规则形状的固体,属于_____。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热量,但温度_____;这个固定的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 4.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热量,温度_____,没有固定的_____。 5.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_____;液体凝固成晶体时要_____热量,温度_____。 【合作探究】 1.实验器材:冰、温度计、烧杯、温水、秒表、试管、铁架台。 2.实验步骤: ①将碎冰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将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约30℃)的烧杯中,缓慢加热。 ②每隔 30 秒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和冰的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液态),填入下表。 时间 /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 温度 /℃ … 状态 … 3.讨论与分析: 冰在熔化前,吸收热量,温度_____(选填 “升高”“降低” 或 “不变”)。 冰在熔化过程中,处于_____态,吸收热量,温度_____,此时的温度即为冰的_____(熔点,0℃)。 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温度_____(选填 “升高”“降低” 或 “不变”)。 1.实验器材:松香、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秒表、试管。 2.实验步骤: ① 将松香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用酒精灯通过石棉网对烧杯加热(烧杯中盛水,采用水浴法加热松香)。 ② 每隔 30 秒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和松香的状态,填入下表。 时间 /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 温度 /℃ … 状态 … 3.讨论与分析: 松香在熔化前,吸收热量,温度_____。 松香在熔化过程中,逐渐由硬变软、变稀,没有明显的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选填 “有” 或 “没有”)固定的熔点。 【归纳整理】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萘、水晶、石蜡 B.松香、玻璃、蜂蜡 C.冰、沥青、食盐 D.海波、铜、水银 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熔点比乙高 B.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C.乙物质在5~12分钟没有吸热 D.在此过程中甲物质不需要吸热,乙物质需要吸热 3.下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请根据此表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83 1535 3410 ﹣259 A.铜球放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零下255℃时的氢是固态 C.3408℃时的钨是固态 D.水银温度计可测零下40℃的气温 4.“三星堆遗址”的再发掘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提供了有力实证。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如图所示的铜尊保护硅胶对其进行保护。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硅胶粉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凝固成型。 5.北方寒冷的冬季,雨雪过后屋檐下会形成如图所示的冰锥,冰锥是积雪融化后的水在下落过程中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冰锥在形成过程中它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课后巩固】 知识点1: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1.固体可分成晶体和非晶体,下列物质都属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