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地球的结构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科学·教科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上学期 单元 二 地球表面的变化 课题 第2课时 地球的结构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地球内部结构,识别地壳岩石类型及特点。 2.学生能制作地球结构模型,理解地壳运动的表现与影响。 3.学生树立地球内部动态认知,体会地球结构与地貌的关联。 核心素养 1.科学观念:理解地球内部分层结构,明确地壳岩石类型及地壳运动。 2.科学思维:通过模型制作与分析推理地球结构,培养空间思维。 3.探究实践:能制作地球结构模型,识别岩石类型,分析地壳运动。 4.态度责任:树立地球内部动态变化认知,体会地球结构的复杂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地球内部结构,识别地壳岩石类型,理解地壳运动。 2.教学难点:建立地球内部结构的空间认知,理解地壳运动的动态过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入 【设计意图】以教材“聚焦”问题为切入点,结合火山喷发的视觉冲击,激发探究地球内部结构的兴趣,明确本节课围绕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岩石及运动展开。 活动:展示教材中火山喷发的图片。 老师提问:“我们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构造有关,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地球的结构》。”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探索”板块的活动手册,明确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建立空间认知,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哪几个圈层?”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老师继续提问:“每个圈层在地球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厚度大概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地球结构示意图后回答:“地壳最外层,比较薄;地幔在中间,厚度较大;地核在最中心……” 2.任务小结 通过学习,同学们明确了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即地壳、地幔、地核,建立了地球内部结构的空间认知,为理解地球结构与地表地貌的关系及地壳运动奠定了知识基础。 学习任务二:了解地壳的岩石组成与地壳运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索”板块的岩石图片和地壳运动内容,识别地壳岩石类型,理解地壳运动的表现与影响,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组成地壳的岩石大致分为几个类型?它们分别是什么?”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三个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老师继续提问:“玄武岩、浮石、花岗岩属于什么岩石类型?砾岩、砂岩、页岩呢?大理岩、板岩呢?” 学生逐一识别后回答:“玄武岩、浮石、花岗岩是岩浆岩;砾岩、砂岩、页岩是沉积岩;大理岩、板岩是变质岩……” 老师追问:“地壳是不断运动的,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地壳运动有哪些表现?会使岩层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表现为地震、火山喷发;会使岩层弯曲变形……” 2.任务小结 通过学习,同学们识别了地壳的三类岩石及其代表岩石,理解了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地震、火山喷发)及对岩层的影响(弯曲变形),提升了观察识别和知识应用能力,深化了对地球结构动态变化的认知。 学习任务三: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并研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探索”板块的模型制作活动,巩固地球内部结构的认知,同时结合“研讨”板块,深化对地球结构、岩石类型及地壳运动的理解,培养动手实践与综合分析能力。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我们要制作地球结构模型,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代表地核、地幔、地壳,应该怎样分配颜色和厚度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地核用红色,最里面;地幔用黄色,中间;地壳用蓝色,最外层,最薄……” 老师继续提问:“切开模型后,观察它的剖面,说说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结合模型和所学知识,说说地球内部是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