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9988

3.1 时间在流逝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3201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时间,流逝,教学设计
  • cover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时间在流逝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科学·教科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上学期 单元 三 计量时间 课题 第1课时 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标 学生能说出古代计时方法,理解时间流逝的测量原理。 学生能探究自然现象与蜡烛计时,掌握古代计时的实践方法。 学生树立时间意识,体会古人计时智慧,养成珍惜时间习惯。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理解古代利用自然现象和工具计时的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分析古代计时方法的逻辑,培养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能探究自然现象计时,完成蜡烛计时实验。 态度责任:体会古人计时智慧,树立珍惜时间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计时方法,完成蜡烛计时探究实验。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计时方法的原理,分析其科学性与局限性。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入 【设计意图】以教材“聚焦”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学生对现代计时的日常认知,引发对古代计时方法的探究兴趣,明确本节课探究方向。 活动:展示教材中“日晷”主题图片。 老师提问:“现在我们看钟表就知道时间,过去的人们没有钟表,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究《时间在流逝》。”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自然现象计时探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探索”板块,探究无计时工具时依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的方法,理解古代计时的自然基础。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同学们,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能根据哪些自然现象去判断时间呢?” 学生结合教材和生活经验回答:“看太阳的位置,看影子的长短……” 老师继续提问:“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升而作,日落而息,是因为太阳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很有规律……” 2.任务小结 通过探究自然现象计时,同学们理解了古代计时最初是基于太阳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到自然规律是古代计时的基础,为后续学习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做好了铺垫。 学习任务二:古代太阳计时方法探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索”板块的资料,了解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和事例,深入理解古代太阳计时工具的原理与应用。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同学们,搜集、阅读资料后,说说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有哪些?”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有日晷,还有圭表……” 老师继续提问:“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它是怎样计时的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通过测量影子的长度变化来判断时间……” 2.任务小结 通过探究古代太阳计时方法,同学们了解了日晷、圭表等太阳计时工具的存在和大致原理,体会到古人利用太阳运动规律发明计时工具的智慧,深化了对古代计时方法的理解。 学习任务三:蜡烛计时探究与研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探索”和“研讨”板块,完成蜡烛计时实验,研讨古代计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和分析思维,理解古代计时方法的多样性与科学性。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同学们,按照教材要求,取一支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然后点燃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大家说说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为了探究香的燃烧时间是否有规律,能不能用来计时……” 老师继续提问:“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 学生结合教材和实验思考后回答:“蜡烛如果燃烧均匀的话可以计时;古人还用水钟等方法,因为这些方法的变化很有规律……” 2.任务小结 通过蜡烛计时实验和研讨,同学们探究了蜡烛等计时方法的可能性,了解了古人多种计时方法,理解了这些方法能计时是因为其变化具有规律性,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分析思维,体会到古人计时方法的多样性与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