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第6课时 制作钟摆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科学·教科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上学期 单元 三 计量时间 课题 第6课时 制作钟摆 教学目标 学生能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掌握钟摆制作与调试方法。 学生能通过测试调整钟摆,理解摆长与摆动次数的关系。 学生树立工程设计意识,体会制作钟摆的探究乐趣与严谨性。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理解摆长与摆动次数的关系,明确钟摆计时的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调试与测试推理钟摆设计逻辑,培养问题解决思维。 探究实践:能设计、制作并调试钟摆,完成1分钟摆动60次的任务。 态度责任:树立工程制作的严谨态度,体会技术发明的探究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钟摆并调试使其1分钟摆动60次,理解摆长对摆动次数的影响。 教学难点:准确调整摆长使钟摆计时准确,分析摆长与摆动次数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入 【设计意图】以教材“任务”为切入点,结合机械摆钟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制作钟摆的探究兴趣,明确本节课围绕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展开。 活动:展示教材中摆锤的图片。 提问:“机械摆钟里的钟摆每分钟摆动60次,我们今天要制作一个1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大家有什么想法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制作钟摆》。”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设计钟摆方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设计方案”要求,明确钟摆制作的材料、流程与设计思路,培养工程设计的规划能力。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制作钟摆需要考虑哪些材料?为什么要考虑这些材料的选择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需要支架、细绳、摆锤等;材料要牢固,才能保证实验准确……” 老师继续提问:“大家用画图的方法把设计方案表示出来,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为什么要做成草图的样式呢?” 学生完成设计图后展示并讲解:“草图能方便修改,我的设计是先做支架,再连接摆绳和摆锤……” 2.任务小结 通过设计钟摆方案,同学们明确了制作钟摆的材料选择和设计思路,培养了工程设计的规划能力,同时理解了草图便于修改的优势,为后续制作钟摆奠定了设计基础。 学习任务二:制作与测试钟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照教材“制作与测试”要求,完成钟摆的制作与计时准确性测试,培养动手实践与数据收集能力。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按照自己的设计,怎样组装简易‘钟摆’呢?制作流程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制作后回答:“先安装支架,然后连接摆绳和摆锤……” 老师继续提问:“大家反复测试,不断调整和记录,使制作完成的摆正好1分钟摆动60次,第一次测试摆动次数是多少?需要调整哪里?” 学生测试后回答:“次数不够,需要调整摆长……” 老师追问:“调整后再次测试,摆动次数是多少?现在符合要求了吗?” 学生调整后测试并回答:“调整摆长后,次数接近60次了……” 2.任务小结 通过制作与测试钟摆,同学们掌握了钟摆的制作流程,同时通过测试发现了摆长对摆动次数的影响,为后续调试钟摆提供了实践依据,培养了动手实践与数据收集分析能力。 学习任务三:研讨钟摆的摆长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研讨”要求,分析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的摆长特点,深入理解摆长与摆动次数的关系,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1分钟摆动60次的摆钟,它的摆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摆长是固定的,因为摆长决定了摆动次数……” 老师继续提问:“结合之前学的摆的快慢知识,说说摆长和摆动次数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摆长越长,摆动次数越少;摆长越短,摆动次数越多……” 2.任务小结 通过研讨,同学们明确了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具有特定的摆长,理解了摆长与摆动次数的关系,即摆长决定摆动次数,摆长越长,摆动越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