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1123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93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
  • cover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茫茫”“鬓如霜”“幽梦”“短松冈”等关键词,掌握古汉语中“死”的讳称文化。 分析矛盾句式(如“不思量,自难忘”)与白描手法(如“小轩窗,正梳妆”)的表达效果。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梳理“梦前—梦中—梦后”的叙事逻辑,探究虚实交织的结构艺术。 批判性思考“纵使相逢应不识”的深层原因(仕途坎坷、生死隔阂)。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品味“明月夜,短松冈”的以景结情手法,体会空寂凄清的意境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 结合讳称文化,探讨中国传统“慎终追远”的生命观。 联系王安石变法背景,理解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与悼亡情感的多层次表达。 难点:引导学生从个人哀思升华至对生命意义与文化韧性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约5分钟) 1. 设问激趣,引发认知冲突: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苏轼的豪放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教师提问:“通过这些词句,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引导学生回答:豪放、旷达、乐观、洒脱) 教师转折:“然而,‘无情未必真豪杰’。这位伟大的词人内心也有极其深挚柔软的一面。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他的一首悼亡词,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柔情。” 2.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板书课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简要解析题目:“江城子”是词牌名,“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记梦”点明了写作缘由。这是一首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作的词。 (二) 知人论世,了解背景(约5分钟) 1. 梳理关键信息: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快速阅读PPT中“感情生活”和“创作背景”部分,提取关键信息。 学生活动:概括并回答。 妻子王弗:16岁嫁与苏轼,27岁病逝。是苏轼的“得力助手和知己”。 创作时间:王弗去世十年后(1075年),苏轼近40岁,任密州知州。 创作缘起: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调,仕途坎坷。在正月二十日夜梦见亡妻,写下了这首词。 2. 教师强调背景意义: 教师总结:十年的时空阻隔,仕途的失意坎坷,与对亡妻的深沉思念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这首词感人至深的基础。 (三)初读感知,疏通文意(约8分钟) 1. 学生朗读,读准字音与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全词,注意生僻字(如“卯”)和节奏。 教师播放配乐朗诵音频或范读,引导学生感受凄婉哀伤的基调。 2. 疏通词句,理解大意: 教师活动:利用PPT中的“译文”部分,以提问或讲解的方式,逐句疏通词意。 重点词句点拨: “茫茫”:形容生死隔绝,音讯渺茫,内心迷茫痛苦。 “千里孤坟”:王弗葬于四川眉山,与苏轼所在的山东密州相隔千里。 “尘满面,鬓如霜”:白描手法,写自己容颜苍老、仕途劳顿的形象。 “小轩窗”:小屋的窗子。 “短松冈”:栽种着矮松树的山冈,指王弗的墓地。 3. 梳理结构,把握线索: 教师提问:“词题为‘记梦’,请找出词中哪些句子是写‘梦前’、‘梦中’和‘梦醒’的?”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并板书核心线索: 梦前(上阕):十年生死两茫茫……鬓如霜。(现实思念) 梦中(下阕前半):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梦境相逢) 梦醒(下阕后半):料得年年肠断处……短松冈。(现实悲凉) (四)精读品析,探究手法(约20分钟) Ⅰ赏析“梦前”之思(上阕) 1. 首句品味: 提问:“‘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十年’和‘两茫茫’有何深意?” 引导明确:“十年”强调时间之久,思念之长;“两茫茫”既写自己的感受,也推想妻子的感受,将无知作有知写,更显情深,奠定了全词哀伤基调。 2. 矛盾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