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1141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266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课程:高中语文 教材: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 章节: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诵读和品味词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经典名句,把握豪放词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衬托等手法,提升语言的积累与建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理解词中怀古伤今、壮志难酬的复杂情感,培养联想、想象及逻辑分析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词作“气象磅礴,格调雄浑”的豪放风格之美,鉴赏诗人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艺术手法,提升诗歌审美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苏轼在逆境中自我宽慰、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写景与下片怀古抒情的结构关系。 掌握词中周瑜形象的塑造及其与作者自我抒怀的对比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苏轼在“人生如梦”感慨中蕴含的复杂情感与旷达胸怀。 理解词中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常说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豪杰在特定时势下大放异彩。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就造就了周瑜这样的英雄。今天,让我们跟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去领略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感受词人对英雄的追慕与自身感慨。 探究新知 初读课文,概括梳理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极高造诣,尤以词的革新贡献最为突出。苏轼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之一,打破了五代以来词专写柔情艳语的传统,拓展了词的题材与境界,使词成为可以抒情言志的重要文体。其代表作有《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有重要地位,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始终保持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精神也深深融入他的文学创作之中。 过渡语:了解了苏轼这位才华横溢又命运多舛的文坛巨匠,我们更能理解他为何能在逆境中写下如此气势磅礴又情感深沉的作品。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首词诞生的历史情境。 【写作背景】 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诬陷讥讽朝政,险些丧命,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名义上是官,实则受监视,行动受限。这是他人生中最困顿、最失意的时期之一。在黄州期间,他多次游览城外的赤鼻矶(当地人称为“赤壁”),虽非三国时期周瑜破曹的真正赤壁战场,但他借景抒怀,触景生情,联想到当年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对比自己年近半百却功业无成,感慨万千,遂写下这首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学文化常识: 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周瑜:字公瑾,东吴名将,年轻有为,精通音律,善于用兵,是赤壁之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也是“儒将”的典型代表。 小乔:东汉末年美女,嫁与周瑜,其姊大乔嫁与孙策。杜牧《赤壁》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说明此战若失败,二乔将被掳至魏宫,侧面烘托战争之重大。 乌台诗案:北宋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狱事件,因御史台别称“乌台”,苏轼因诗文被指讥讽新政而被捕入狱,后贬黄州,成为其人生转折点。 过渡语:正是在这仕途失意、理想受挫的背景下,苏轼登临赤壁,面对滚滚江水,思绪穿越千年,将历史风云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