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10月份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A(B项,“口味却大打折扣”于文无据。C项,“监管处于失控状态”错,夸大事实。D项,“暂时 不必太在意”错,材料一的结尾段中提到,秋叶颜色变得黯淡、海洋转绿和南极的植被扩展这 些变化“看似细微,却是气候变化对自然界广泛影响的缩影…面对这一现实,或许更重要的 是,我们如何在欣赏自然的同时,更加珍惜并积极保护这份美丽和脆弱”,这说明我们必须在 意这些变化) 2.D(“形象生动”错,两则材料用语都比较平实,谈不上形象生动,尤其是材料二) 3.①气温与落叶时序的强相关性②抑制糖分积累与花青素合成③引发海洋变绿(每处1 分,意思答对即可) 4.①对树木:推迟落叶时间,使秋叶颜色黯淡,影响秋色之美。②对海洋、南极:使海洋和南极变 绿,导致原有物种消亡。③对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系统,从而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使人们的 生活随之被迫改变。(每点2分,答对两点、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 给分) 5.①材料一认为气候变暖不是一件好事,可能导致海洋中较大的植物生存不易,南极本土植物 消亡,从而让原本美丽多姿的地球趋于单一化。②材料二认为物种的变化(灭绝)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有利于物种的优化。③我认同材料一的观点。现在的气候变暖是人类追求自身发展 而对自然单方面过度开发利用的结果,最终可能导致地球生态系统因这份人为破坏而崩塌。 所以我们要珍惜、保护当下的自然。(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第③点若答认同材料二的观 点,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6.C(“意在表明前者对后者的行为极其不满与怨恨”理解错误,作者通过在上海久住的人们“天 性不灭”与军阀委员要人们只知道要打仗、破坏了自然美景的行为对比,表达出自己对军阀委 员要人们的不满与怨恨,而不是在上海久住的人们对这些人的不满与怨恨) 7.B(“表明作者只愿沉浸在自身的世界里”理解错误,根据文中作者多处对现实的议论的文字, 可知这是反语,体现的应是对现实的愤慨,而不是作者只愿沉浸在自身的世界里)》 8.(1)第②段以“岂不还是青葱红润的么”和“岂不依旧是白帆如织满在行驶的么”两个反问句强 化了江南秋景之美:(2)与后面联想到的军阀对老百姓的种种剥削和压迫形成强烈的对比,从 而引发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加深了作品的感伤基调。(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 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9.①“小我”的“感伤”。“我”身心疲倦,自伤命薄,对人对世总觉得不满,认为自己是时代落伍 者。烂熟将残的秋色令“我”悲秋。②“大我”的“感伤”。文中叙述了诸多社会现实的黑暗:军 阀征收剥夺:百姓生活困苦,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军阀委员要人们贪暴无厌,人性灭尽等。 作者对现实与时局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尽显其对百姓的同情与感伤以及社会责任感。③文章 将个人的情绪与社会现实之感相融,体现了“小我”和“大我”的完美结合。(每点2分,意思答 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10.CEG[(原文标点)夫仁义何常,宁可失诸君子!上当为高皇之事,下岂失为项乎!] 11.C(“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中的“过”意为“超过”,意思不同)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高三年级10月份联考 大量合成的分子,成熟的果实往往呈现为更鲜艳的颜色也与此有关。如果白天温暖而阳光明 媚,叶片就会大量合成糖分,而如果这天的夜晚也很凉爽,那么糖分就会停留在叶片中,促进花 语 文 青素的合成。在这种条件下,秋叶的颜色往往会更明亮、更红。而如今,气候变化正使得夜晚的 温度逐渐升高,因此秋叶也逐渐变得黯淡无光。 考生注意: 不过,秋叶的颜色变化对于地球而言或许不算什么。毕竟,不是每个地方的树种都会落叶,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落叶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