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1155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293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6.2,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一、文言文基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自京师乘风雪 (2)越长城之限 (3)循东谷入 (4)崖限当道者 (5)苍山负雪 (6)明烛天南 (7)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 余始循以入 C. 其阴,济水东流 / 其级七千有余 D.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2)崖限当道者 (3)明烛天南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3)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征。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2)余始循以入 (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4)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等。“乾隆三十九年”是年号纪年法。 C. 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郭”,外边的一道为“城”,“望晚日照城郭”中“城郭”泛指城市。 D. 干支纪年法是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用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日。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二、名篇名句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元旦假期,小刚跟随家人去登泰山,一路上大雾弥漫,路滑难行,石阶几乎无法攀登,这让他想到了姚鼐在《登泰山记》一文中所说的“_____”。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生动地描绘泰山之巅的雪后美景,抒发内心对胜景的赞叹:“_____”。 (3)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4)姚鼐《岁除日与子颖登日观观日出作歌》有“海隅云光一线动”之句,与《登泰山记》中“_____”两句描写的是相同的景象。 (5)姚鼐《登泰山记》中的“_____”两句,描写了登顶泰山后看到的红日跃出海面的壮美之景。 (6)《登泰山记》中的“_____”两句,写日观峰西面诸峰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好像在鞠躬,显得矮小。 (7)《登泰山记》中,登顶泰山远望夕阳下的景色,无限风韵尽在“_____”这两个比喻句中。 (8)姚鼐在《登泰山记》中记录了登泰山的经过,他起初顺着中谷进山,“_____”,翻过中岭,“_____”,就到了泰山之巅。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游灵岩记 姚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①,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鹜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②”云。 余初与朱子颖约来灵岩,值子颖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