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科版(2024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5.24 做指南针(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可通过评估发现自制指南针的问题,明确改进需针对问题调整,了解编写说明书需包含核心使用信息,深化指南针应用认知。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指南针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培养问题解决与优化思维,能对比不同改进方法的合理性,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能评估自制指南针的使用效果,针对问题设计并实施改进方案,尝试编写简易说明书,掌握工程实践方法。 态度责任:激发精益求精的探究精神,养成合作改进、细致评估的习惯,增强通过实践解决问题的责任感与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准确评估自制指南针的问题,针对问题设计并实施改进方案,初步学会编写指南针简易说明书。 难点:根据指南针的具体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的改进方案并验证效果,清晰梳理改进思路,将改进过程有条理地融入说明书。 教学过程 环节一、问题与假设 1.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制作了简易指南针,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小组分工配合得怎么样?你们的指南针能很好地指南北吗? 2.展示部分小组的指南针作品,追问:现在比一比,谁的指南针指示方向效果更好?哪些方面会影响效果呢? 引导学生关注“转动灵活性、是否受风干扰”等问题。 3.鼓励学生猜想:如果指南针总被风吹得晃动,或者转得慢,该怎么改进呢? 为后续探究铺垫。 环节二、探究与实践 1.评估自制指南针 (1)师生共同明确评估标准:①转动灵活性(是否能快速稳定指向);②抗干扰能力(是否受风、外界物体影响);③磁性强度(是否能稳定指南北);④磁极标识清晰度(是否明确 N、S 极)。 (2)各小组展示指南针,先自评(如 “我们的指南针风一吹就歪,转动也慢”),再互评(如 “第 4 组的指南针磁极标得清楚,但容易被风吹动”),教师记录典型问题(受风干扰、转动不灵活、磁性弱)。 (3)问题梳理:①受风干扰(悬挂式、水浮式均受影响);②转动不灵活(水浮式泡沫卡顿、悬挂式细线缠绕);③磁性弱(小磁针吸铁能力差,指向不准)。 2.设计与实施改进方案 (1)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对策,参考案例:①第 3 组:“悬挂法受风干扰大,把指南针挂进透明瓶中防风”;②第 5 组:“水浮法转动慢,调整泡沫大小,增强磁针磁性,在玻璃杯中实验防风”。 (2)方案设计:发放“改进方案表”,小组填写“问题、改进方法、所需材料、预期效果”,教师巡视指导,如“若磁性弱,可重新用磁铁沿同一方向摩擦小磁针增强磁性”。 (3)分组改进:学生按方案分工操作(如 1 人准备透明瓶、1 人调整泡沫、1 人重新磁化磁针),教师协助解决问题(如固定瓶口悬挂细线、选择合适玻璃杯)。 (4)改进后,各小组测试指南针:①放在通风处,观察是否受风干扰;②轻拨磁针,看转动是否灵活;③记录指向是否准确。成功的小组分享经验,未成功的小组分析原因(如瓶中仍有微风,需盖紧瓶盖)。 (5)方法提炼:工程设计物化为产品时,要确定目标需求。经过多次试验,对照目标需求找出问题,再不断针对问题,反复改进完善。 环节三、拓展与迁移 1.说明书编写指导:给指南针写说明书,要告诉别人怎么用、注意什么。比如包含‘使用步骤、磁极标识、注意事项’等内容。 2.各小组尝试编写简易说明书,示例:【使用步骤】1. 将指南针放在平稳处;2. 待磁针静止,N 极指北、S 极指南;【注意事项】远离磁铁和铁器,避免风吹。教师巡视,帮助完善表述。3.分享交流:选取 2-3 组的说明书展示,师生共同补充。 环节四、反思与评价 1.效果回顾:改进后的指南针使用效果怎么样?解决了之前的哪些问题?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继续优化?”引导学生对比改进前后的差异(如“之前风吹就歪,现在放进瓶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