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1944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55458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踌躇满志的苏轼 豪放不羁的苏轼 旷达自信的苏轼 豁达乐观的苏轼 在你心中苏轼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乙卯(mǎo):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近四十。 记梦:梦见爱妻王氏,写下悼亡词。 解题 常识积累 悼亡诗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安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的悼亡诗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 代表诗人有潘安、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整十年。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伤……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 创作背景 凄婉哀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凄婉 哀伤 本词题为“记梦”———写“梦”,围绕“梦”怎样概括这首词的文思? 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梦前――梦中――梦醒 记 梦 梦前思量(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 梦中相逢——— 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梦醒悲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整体感知 ①“茫茫”二字为全诗奠定了凄婉哀伤的基调。“两茫茫”,既指词人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妻子的感受。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②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笼罩全篇。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两茫茫”怎样理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具体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①不矛盾。②“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而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③“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相思太苦、旧情难忘。 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 你此句中的“凄凉”有哪些含义? (1)相思之情的凄凉。满腔的哀怨和思念无处倾诉,亡妻之恨,相思之痛,孤寂之苦只能遥寄于千里之外的孤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