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第4章 免疫调节 生物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流感病毒和人体正常细胞被自身免疫细胞的识别过程,明确免疫细胞区分“自身”与“非己”病原体的识别原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图文,理清流感病毒入侵机体后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建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模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通过对科学事实的比较与归纳,列表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并进一步理解机体通过神经、体液与免疫调节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稳态。(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难点: 1.体液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2.细胞免疫的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教材P71“问题探讨”的资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天气突然降温,某同学不停地打喷嚏。朋友劝她去医院,她却说:“不去医院一周左右也能好。”感冒不用治疗也能痊愈吗?这背后与免疫系统的应答时间有关吗? 该同学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感冒的病程一般为一周左右。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首先要识别外来入侵的细菌或病毒,然后要作出反应直至最后清除病原体,这些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2)你认为感冒时都要去医院就诊吗 说出你的理由。 人体在各个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具有一定的维持机体稳态的能力,普通的感冒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自愈,可通过多休息、多喝水等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或者服用治疗感冒的非处方药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感冒的原因有多种,并发症也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流行性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1)这位同学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为什么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新课讲授 探究一 新课讲授 任务(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周围环境中的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细胞是如何识别它的呢? 2.免疫系统是如何识别己方和敌方的呢 [探究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流感病毒表面有抗原,能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人体细胞和病毒、细菌等病原体都有身份标签,可分别被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 新课讲授 [探究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免疫细胞的识别基础:细胞表面的受体。 活动(一) .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人体组织细胞表面的分子标签和病毒、细菌的身份标签相同吗 2.免疫细胞是否只能识别病原体,不会识别自身正常细胞,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不相同,由于遗传物质不同,分子标签也会不同。 否,免疫细胞既能识别“非己”(病原体)将其清除,也能识别“自己”,保证自身正常细胞不被清除,从而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新课讲授 [探究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了解分子标签: ①组织细胞表面有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②B细胞表面有B细胞识别受体(BCR); ③T细胞表面有T细胞识别受体(TCR); ④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签可能是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 体液免疫 新课讲授 探究二 新课讲授 [探究二]体液免疫 新课讲授 1.初次免疫 [探究二]体液免疫 任务(二).阅读教材P72~73体液免疫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体液免疫?为什么将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激活B细胞需要几个信号刺激,分别是什么? (3)抗原呈递细胞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4)细胞因子是由什么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什么? (5)B细胞激活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6)体液免疫中最终起作用的是什么?由何种细胞产生,起什么作用?该物质是否可直接导致病原体死亡? (7)哪个细胞一直没有接触过抗原或抗原信息? 新课讲授 [探究二]体液免疫 1.初次免疫 (1)什么是体液免疫?为什么将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激活B细胞需要几个信号刺激,分别是什么? 病原体(如流感病毒) B细胞 抗原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