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2823

2.3 群落的演替--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学课件(共41张PPT)

日期:2025-11-0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66120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择性,PPT,41张,教学课件,必修,2019
  • cover
(课件网)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生物 学习目标 ①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讨论,阐明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及规律,形成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③通过实例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退耕还林等措施的意义,进一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社会责任) ②结合实例,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思维区分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科学思维)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群落演替的过程、类型及其主要规律。 难点: 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演替类型的比较。 导入新课 1883年8月,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地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几年后地面上长出了小草,出现了一种蜘蛛。到1909年,有202种动物在这块新的土地上生活。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在此期间,植株逐渐繁茂起来,形成了小树林。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为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消失,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因此而发生变化,一般不能恢复为原来的群落结构。 新课讲授 群落演替的概念 一、群落演替的定义 随着_____,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__的过程,叫作_____。 时间推移 代替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的类型 新课讲授 探究一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新课讲授 裸岩阶段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新课讲授 地衣阶段 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于是,土壤颗粒和有机酸逐渐增多。 光裸的岩石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 而是地衣? 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分泌有机酸分解岩石获取养分。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新课讲授 苔藓阶段 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藓便能生长起来。苔藓比地衣长得高,更适应这里的环境,于是就逐渐扩展。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地衣被苔藓取代了吗?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苔藓生长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取代了地衣。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新课讲授 草本植物阶段 在土壤能保持一定水分时,草本植物的种子就能够萌发生长。竞争的结果是较高的草本植物逐渐占据了优势。这时,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这个地区。在动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新课讲授 灌木阶段 灌木和小乔木开始生长。灌木比草本更为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于是成为很多鸟类的栖息地。物种的多样化使群落的结构较为稳定,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 灌木比草本植物更加高大,“剥夺”草本植物的阳光, 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新课讲授 乔木阶段 在灌木群落所形成的湿润土壤上,各种乔木的种子萌发出来,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而最终占据了优势,成为茂盛的树林。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于是,群落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在森林阶段,群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