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2829

3.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学课件(共46张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73076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选择性,PPT,46张,教学课件,必修,2019
  • cover
(课件网)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物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能量在“草→兔→鹰”食物链各营养级间的流动情况,建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概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分析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数据,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掌握定量分析法等科学分析方法。(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通过建构赛达伯格湖能量金字塔及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数量金字塔,掌握用生态金字塔表征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生物量或数量等关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4.通过对比两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明确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如何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定量分析方法。 难点: 建构能量流动模型,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导入新课 能量流动的过程 新课讲授 探究一 能量输入 个体1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个体2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个体3…… 能量储存 种群 能量散失 能量输入 以个体为研究对象,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偶然性,如果个体死亡,数据可能不准确;不同个体间差异过大。 某营养级 将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种群作为一个整体 研究能量流动的基本思路: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 科学方法 [探究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水稻 虫 鱼 资料1: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这一传统农耕模式拥有1300余年历史,2005年6月该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在共生系统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水稻→虫→鱼,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吞食害虫等功能,这种生态循环大大减少了系统对外部化学物质的依赖,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新课讲授 [探究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1.水稻的能量来自哪里 2.照射在稻田上的太阳能如何被水稻吸收 这些能量都被水稻吸收了吗 太阳。 通过水稻的光合作用。 没有。 阅读课本P55,思考并找出下列问题答案。 活动1、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新课讲授 [探究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3.水稻吸收了太阳能后,这些能量储存在哪里?有哪些去向 4.水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几个去路?分别是什么? 阅读课本P55,思考并找出下列问题答案。 ③随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水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能量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①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②初级消费者(虫)摄入 新课讲授 [探究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初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 分解者利用 生产者 (植物) 1% 固定(同化) 残枝 败叶 99% 散失 呼吸作用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储存在生物体内的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呼吸消耗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 注意: 如果在每一时间段去分析去向,还应有未被利用的能量(最终也将被分解者利用)。 +(未被利用) 新课讲授 [探究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1.虫摄入水稻后,能量是否全部被同化? 若有未被同化的,未同化的能量存在于哪里? 没有都被同化 虫的粪便中 摄入量 = 同化量 + 粪便量 2.请概括出“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的关系,哪个是流入虫(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流入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 3.虫吸收了的能量,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 呼吸作用散失、 鱼摄入、 分解者利用 活动2、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新课讲授 [探究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初级消费者摄入 粪便 初级消费者同化 呼吸作用散失 生长、发育繁殖 遗体残骸 分解者利用 呼吸作用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