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3477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信息的传递方式

日期:2025-11-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36547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信息,传递,九年级,一册,第十八,一节
  • cover
一、信息的传递方式 (教学设计)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物理 课时数 教师 课题 一、磁现象 磁场 教学 目标 物理观念 了解信息传递的多种方式,如有线通信(包括金属导线、光纤等)和无线通信(电磁波等);知道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特点及区别。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不同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培养比较、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能运用物理知识,如电路知识、电磁波知识,理解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和传输原理,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 经历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探究过程,如设计简单实验探究电磁波的存在和传播特性,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等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 与责任 认识到信息传递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关注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 分析 本章《信息的传递》教学聚焦信息传递原理、手段与应用。教材以清晰框架和丰富实例,助学生了解信息传递历程及声、光、电等媒介作用,引入无线电、光纤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具时代性与实用性。教材编排逻辑严谨,从生活现象引入让学生获感性认识,再探讨电磁波特性及应用、信息传递技术,最后联系现代通信技术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此外,教材设计多个实验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科学思维,强调跨学科知识融合,为后续学习奠基。 学情分析 针对九年级学生学习特点与认知水平,本章内容具挑战性与吸引力。该年龄段学生已有一定物理基础,为学习信息传递内容铺垫,但信息传递含较多抽象理论,部分学生理解困难,教学中需化繁为简,通过实验演示和生活案例降低难度。总之,教师应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本章学习中成长进步。 教学重点 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及基本原理,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概念、特点与区别。 教学难点 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处理方式和优缺点;掌握电磁波的特性(频率、波长、波速关系等)以及在不同通信场景中的应用原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问题情境】在19世纪之前的几千年里,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缓慢,人们主要靠面对面交流,以及信鸽、邮驿、烽火等方式传递信息。电的使用使有线电报和电话的发明成为可能。高山、海洋都很难阻挡电磁波,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哪些 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什么特征 带着问题,思考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 学习新课 一、信息与信息传递 (一)什么是信息 1.通俗地说,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消息包含的内容越多,信息量就越大。 2.语言、符号和图像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声波“携带”着老师的语言信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书信“携带”着文字信息,把亲情传递给家人;报纸“携带”着文字和图像信息,把新闻传递给读者。声波、书信、报纸就是信息的载体。 (二)早期信息传递方式———电话 早期的信息传递方式有:面对面交流,以及烽火、信鸽、邮驿等方式。后来人们利用有线电报和电话传递信息。 【做一做】将播放器和扬声器用导线连接起来,如图18.1-1所示。闭合开关,听到音乐从扬声器中发出,播放器播放的音乐是如何传递到扬声器的 音乐从播放器传递到扬声器的过程依赖于电流的变化。当播放器工作时,它会将存储的音乐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通过导线传输到扬声器。扬声器内部的线圈在电流的作用下产生变化的磁场,与永磁体相互作用,推动振膜振动。振膜的振动使空气产生声波,从而将音乐以声音的形式传播出来,被人耳接收和感知。这一过程展示了电能如何转化为声能,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形式。 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为了完成通话,话筒和听筒之间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