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3667

太原市第十二中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28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7736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太原市,第一,试卷,化学,次月,学期
  • cover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二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2.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异丁烷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 B.标准状况下,中电子的数目为 C.的溶液中的数目为 D.的溶液中的数目为 3.“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的突出贡献,主要反应原理是:NaCl+H2O+NH3+CO2 = NaHCO3↓+NH4Cl 。下列有关模拟“侯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制取氨气 制取NaHCO3 分离NaHCO3 制取Na2CO3 A.A B.B C.C D.D 4.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KCl、MgSO4、CaCO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 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 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 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A.KCl、NaCl B.KCl、MgSO4 C.KCl、CaCO3 D.MgSO4、NaCl 5.元素X、Y、Z、Q、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小于20,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的电负性比Q的大 B.Q的简单离子半径比R的大 C.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Q的强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R的强 6.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7.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其中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中,W、X、Y之间均为共价键 B.Z的单质既能与水反应,也可与甲醇反应 C.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D.X的氟化物XF3中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的溶液中通入3.36L(标准状况): B.和HI的反应: C.向莫尔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D.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 9.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B 取一定量样品,溶解后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浓,仍有沉淀 此样品中含有 C 将银和溶液与铜和溶液组成原电池。连通后银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沉积,铜电极附近溶液逐渐变蓝 的金属性比强 D 向溴水中加入苯,振荡后静置,水层颜色变浅 溴与苯发生了加成反应 A.A B.B C.C D.D 10.在两份相同的 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代表滴加 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 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11.据文献报道,我国学者提出O2氧化HBr生成Br2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O2氧化HBr生成Br2的总反应为:O2+4HBr=2Br2+2H2O B.中间体HOOBr和HOBr中Br的化合价相同 C.发生步骤②时,断裂的化学键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D.步骤③中,每生成1molBr2转移2mol电子 12.能满足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关系,且推理成立的是 单质X氧化物1氧化物2酸(或碱)盐 A.X可为铝,盐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B.X可为硫,氧化物1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C.X可为钠,氧化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