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特立尼达岛位于西印度群岛西南部,岛上大部分地方为平原,北部、中部和南部有三条大致东西走向的低矮山脉。下图为特立尼达岛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架飞机以最短航线从北京飞行至皮亚尔科机场,航程约( ) A.5500km B.9950km C.14500km D.18500km 2.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看到海蚀崖和海蚀柱地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2023年7月30日北京时间18:40,行驶在苏南某城市的李先生拍摄一幅日落照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此日,拍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约是( ) A.35° B.50° C.60° D.75° 4.该地一年中能两次观测到此景,另一次的日期约为( ) A.4月14日 B.5月14日 C.6月14日 D.8月14日 5.这一天,当地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A. B. C. D. 湖南崀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广泛发育着陡峻的崖壁和山峰。该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但部分山峰顶部植被呈环形分布,崖壁四周仅有少量灌草生长。下图为崀山峰丛区局部地质剖面及某山峰峰顶植被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6.峰丛区的山峰崖壁陡峭,主要是地质时期经历了( ) A.外力沉积 B.断裂下陷 C.重力崩塌 D.流水溶蚀 7.造成山峰顶部植被呈现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热量 C.土壤 D.岩性 8.崖壁上的灌草具有的特性有( ) ①耐盐碱②耐贫瘠③耐旱④喜高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黄河下游郑州段境内某时间段部分地下水位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由地下水位线可知( ) A.地下水由周边流向甲地 B.文岩渠补给地下水 C.农田不会发生盐碱化 D.地下水补给黄河水 10.甲地地下水位出现“漏斗状”主要由于( ) A.地势较周边低 B.补给中深层地下水 C.地表蒸发旺盛 D.地下水被过度开采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有机碳库,不同生态系统储碳能力不同,一般是森林草甸大于耕地灌丛。下图为粤东北山区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不同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1.2000—2010年耕地储碳量的变化主要源于( ) A.灌丛减少 B.常绿阔叶林减少 C.高山草甸减少 D.针叶林减少 12.2000-2020年该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环境恶化 B.耕地面积大幅减少 C.用地结构调整 D.草地储碳能力下降 13.为增加当地土壤碳储量,合理的做法是( ) A.退湿还草 B.弃草增林 C.减少耕地 D.秸秆还田 下图为海南岛西南部的尖峰岭植被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甲海拔范围的植被类型为稀树草原,体现了( )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15.尖峰岭地区( ) A.山地雨林叶片小、呈针状 B.雨林植被的分布范围最广 C.灌丛稀树草原垂直结构最丰富 D.山顶苔藓矮林处气候寒冷干旱 元朝末年,因战乱湖南人口锐减。明朝初期,大批人口迁入湖南,移民方言的延续改变了湖南汉语方言的分布格局。如图为“湖南省内主要汉语方言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阴影区域的方言是( ) A.闽语 B.赣语 C.吴语 D.粤语 17.明朝初期,大量人口迁入湖南主要因其( ) A.文化习俗相近 B.水运交通便捷 C.土地资源丰富 D.农业技术先进 18.甲地成为湘语与西南官话中的“方言孤岛”,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格局 B.迁移距离 C.行政约束 D.教育差异 某地地层经历多次地质作用,出露不同时期地层。下图为“该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丙地河床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层断陷 B.差异侵蚀 C.褶皱凹陷 D.流水溶蚀 20.甲、乙、丙、丁四地沉积岩地层抬升幅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