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505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课件(共40张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21099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课时,PPT,40张,课件,转化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 课前·基础认知 1.酸、碱、盐的性质。 (1)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①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②以稀硫酸为例,填写下表: (2)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①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②以氢氧化钠为例,填写下表: (3)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以硫酸铜为例,填写下表: 微判断1 (1)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  ) (2)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 (3)反应Fe2O3+3CO 2Fe+3CO2属于置换反应。(  ) (4)碱性氧化物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 (5)一般来说,酸与碱、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 × √ × × √ 2.物质的转化。 (1)物质的转化。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 化学变化 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 元素 是不会改变的。 写出下列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体会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微判断2 (1)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和元素都会发生改变。 (  ) (2)制取某种碱,可以采取盐与另一种碱发生反应。(  ) × √ (2)物质转化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制取某类物质的可能方法。 最适当方法的选择: 实例———工业上制取NaOH,可以用以下3种方法: ①Na2O+H2O══ 2NaOH ;(Na2O作为原料,来源少、成本高) ②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 H2↑+Cl2↑+2NaOH; ③用纯碱和熟石灰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 综合考虑反应进行的可能性,选取的最适当的方法为方法②。 课堂·重难突破 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问题探究 铜及其化合物在古代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北宋《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 (1)“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中涉及哪些物质的转化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该反应的类型,指出该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物质类别(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选择)。 (2)根据碱和盐的相关性质,推测Cu(OH)2·2CuCO3与稀硫酸反应的产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3)以Fe、CuO、H2SO4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Cu,并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求与题干《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方法不同)。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给出合适的理由。 提示:(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Fe+CuSO4══ Cu+FeSO4,属于置换反应,物质转化的类别为单质+盐→新单质+新盐。 (2)生成盐、水及气体。化学方程式: Cu(OH)2·2CuCO3+3H2SO4══3CuSO4+2CO2↑+4H2O。 (3)Fe+H2SO4══FeSO4+H2↑,H2+CuO Cu+H2O;古书中记载的方法更好,原因是用氢气还原铜,耗能多且H2很难与CuO充分反应,原料利用率低,产品不纯,且安全性差(氢气易爆炸)。 归纳总结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 图示解读: 典例剖析 【例】 在硫酸、纯碱、二氧化碳、铜片、食盐、氧化铜、一氧化碳、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中,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关系。请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请推断出它们的化学式: ①    ;②    ;③     ; ④    ;⑤    。 (2)写出下列序号对应的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  ; ②和④:  ; ②和⑤:  ; ③和④:  。 答案:(1)①Fe ②H2SO4 ③CO ④CuO ⑤Na2CO3 解析:(1)根据单质①能与酸②发生反应,推知①应为活泼金属,即①为Fe,所给9种物质中酸只有硫酸,即②为硫酸;氧化物④能与酸反应,应为碱性氧化物,为氧化铜,氧化物③能与氧化铜反应,为CO;⑤属于盐,能与酸反应,则⑤为Na2CO3。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