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学内容分析 “伟大的改革开放”是统编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框内容。本课是第三课内容的起始,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下设两目,第一目是“改革开放的进程”,第二目是“改革开放的意义”。第一目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点和一系列发展阶段,第二目探索改革的伟大意义,提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说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此学好本框对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提升对我国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政治认同。并引导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精神进行启迪和拓展,增强公共参与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过本课有关史实,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富有好奇心,乐于探索、善于合作,感性思维较丰富,但是抽象思维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还有待加强。对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一伟大意义,对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内外时空同时开展的宏观步骤难以把握。 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变化对比入手,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整理改革开放成绩的资料,将涉及到的部分经济数据、背后的百姓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将理性思维与感性认知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有效统一。采用自主学习、填写时间轴和示意图、撰写颁奖词,引导学生在新型教学方式中积极参与、加深理解、提升素养。 目标确定 (1).政治认同: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成就,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相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科学精神:通过对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解读,知道改革开放是一个过程,是“持久战”,理解“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公共参与:学生自行查询、感悟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伟大成就、巨大变化,感悟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做中国梦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使青少年增强参与改革开放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进程。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 聆听歌曲,导入新课 《春天的故事》教师活动 《春天的故事》讲的是什么故事? 关于这个故事你了解多少呢?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歌词中 “老人”指的是谁 “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春天”的到来与党的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相关 这次会议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为什么我们党要做出这个伟大的抉择? 每个学习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分享成果。设计意图: 通过歌曲《春天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对于较为熟悉的改革开放话题自由发表观点,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后面改革开放的相关教学作好铺垫。环节二:新课讲授 幸福了 我的家教师活动: 让学生观察近年来老百姓家庭生活的变化,( 吃、穿、住、行)等方面,共话幸福生活 学生活动: 交流、分享、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从家庭的吃穿住行等生活条件的改善来描述改革开放给每个家庭带来的可喜变化,从一个个小缩影来展现中国千千万万个幸福的家庭生活离不开伟大的改革开放,进而增强对改革开放的政治认同感。新课讲授 厉害了 我的国教师活动一: 播放视频《150秒,震撼40年》学生活动: 结合视频和活动中的分享,请你谈谈改革开放的意义。(小组讨论,选小组代表发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