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考点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地球曾被人们认为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天体,是宇宙的中心。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位于太阳系内,太阳系位于银河系比较边缘的一个普通的位置,并没有明显的独特地位。关于宇宙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从古到今,人们的认识经历了根本性的变革。那么,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是如何改变的 1.我国古代对于宇宙的认识 (1)“盖天说” ①出现时间:中国战国时期。 ②主要内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③影响:它反映了人们认识宇宙结构的一个阶段,在描述天体的视运动方面也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虽然已经摆脱神话的影响,但远没有揭示宇宙的本质。 (2)到秦汉时期,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月球和5颗(金木水火土)行星的基本运动规律,并能推算天象的发生。 2.“地心说” (1)时间和创立人:早期的希腊人相信,宇宙是完美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亚里士多德等前人对宇宙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地球中心学说,创立了“地心说”模型。 (2)主要内容 托勒密的“地心说”示意图 (3)影响:“地心说”可以解释5颗行星的观测路径,以及太阳、月球的运动路径。尽管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并不正确,但它能解释很多人们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在随后的1000多年里,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并给发现“地心说”不足的人们造成了难题。 3.“日心说” (1)提出背景: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测,发现行星运行规律与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并不吻合。 (2)提出过程:16世纪,哥白尼用自制的简陋仪器,经过20年的天文观测与研究发现,与其他5颗行星一样,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天空中观察到的行星运动可通过旋转的地球来简单地解释。在得出地球是一颗行星后,哥白尼为太阳系建立了一个“日心说”模型。哥白尼在临终前,出版了著作《天球运行论》,阐述了“日心说”的理论基础。 (3)主要内容: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哥白尼的“日心说”示意图 (4)影响: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观点相比,“日心说”的提出是一个重大突破。但哥白尼保留了希腊人的行星做圆周运动的观点,也未能正确解释行星的运动方式与成因。“日心说”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简单,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日心说”挑战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地心说”。 (5)伽利略对“日心说”学说的推广 ①在绝大多数人仍相信“地心说”的时代,人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接受“日心说”。科学家伽利略所收集的证据,逐渐让人们相信“日心说”是正确的。伽利略对哥白尼学说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②学说的证据 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了新的观测证据:a.太阳上有黑子,说明太阳并不完美;b.围绕着木星的有4颗卫星,说明并非所有天体都在绕地球运行。c.木星有卫星运转的事实为哥白尼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d.金星的位相变化也说明金星并不是围绕地球公转的。 ③伽利略的观测发现与当时人们对宇宙的普遍认识并不一致,挑战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1633年,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伽俐略终身监禁,随后改为软禁,直到他在1642年病逝。 (6)学说的重要意义 哥白尼“日心说”的建立,使我们的认识从“地球中心”走向“太阳中心”。今天,我们知道,太阳系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以及各种更小的天体,这些大大小小的天体都围绕太阳公转。 拓展:太阳不是处于宇宙的中心。太阳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属于银河系,太阳系也不在银河系的中心。银河系也是众多星系中的一个,并非宇宙中心。 典例1:(2025七上·衢州期末)人类认识地球和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用新模型取代旧模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旧模型也有可取之处,新模型也有不足之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