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4课。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内涵并没有建立非常清晰的共识。一般而言,人们认为技能人才是产业工人、技术工人队伍中的骨干力量;高技能人才主要是指具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能在生产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本行业、本工种关键性的操作技术和生产工艺难题,并在本领域拥有技术攻关、技术革新能力的人员,重点分布在一些高尖端领域的岗位;高技能领军人才是指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工匠精神、解决生产难题、推动创新创造、培养青年人才的骨干中坚技能人才,是重点行业高技能人才中的少数拔尖人才,能够引领带动高技能人才成长。然而,上述概念定义并没有对高技能人才所从事职业的具体内涵以及不同维度的技能要求做出规定,我们很难以此为依据切实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灵活的市场化技能就业岗位快速涌现,但与之相较,保障程度高的就业岗位更受青睐。与此同时,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快速扩张,满足了人们对较高层次学历的追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技能学习的疏离,主动选择职业教育、努力掌握专业技能、成为高技能人才的人相对较少。如果不改变高技能队伍后备人才不足的现状,高素质技能人才未来将供给乏力。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是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基础性问题。目前,职业教育在整体上还没有实现产教融合发展,一些校企合作仍然流于形式,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连接的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不少学生在真实生产场景中的实操训练不足,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成为高技能人才。部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操作指导,实践训练相对不足,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是既掌握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较少;三是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依然是主导,教学思路相对单一,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科技和在线学习平台。 (摘编自张丽宾《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认识误区与培育导向》) 材料二: 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由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完全适应新产业发展的需要,一些企业在新技能人才招聘方面面临招聘难的困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改善劳动力结构、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此,可以探索“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培训新模式,由企业平台牵头,聚集产业内生态企业、院校等,多方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训、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招生招工,推动产业工人技能生态链的建设。还可以采用积分制培训模式,将培训积分和个人晋升挂钩,提高产业工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大数字化、复合式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提炼和总结原来需要多年经验形成的隐性技能,使之变为可复制和可传播的显性技能。 企业是直接面向生产和服务的组织,企业培训在提升员工技能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不仅强调企业投资培训,还需要建立一种鼓励劳动者不断学习和更新技能的文化,以帮助劳动者不断适应新技术和新工具的应用,从而提升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