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152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2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358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5-2026,学年,高一,学期
  • cover
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2024年5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成果,其出土文物的形制、纹饰、组合等具有战国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征。结合墓葬规模、结构、出土文字材料与文献史料等综合分析,墓主人可能为战国晚期楚国考烈王。下列符合这坚持个阶段历史特点的是( ) ①共同劳动取代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 ②人们已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迈入文明时代 ③考烈王通过收取地租占有农民全部劳动成果 ④考烈王动用军队暴力机关镇压被统治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聚落遗址,发现有台地、环壕及水稻田等重要遗迹。衢州某校学生拟拍摄短剧宣传该遗址,可在短剧中出现的场景有( ) ①人们打猎、采摘果实、种植水稻、驯化动物 ②人们利用铁犁、牛耕、轮作以提高耕种效率 ③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④一切大事在议事会上由全聚落的人讨论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私有制不仅是推动奴隶制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而且在奴隶社会自身也得到了发展,从而使其在社会中的存在地位更加巩固。以下有关私有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私有制的产生 ②原始社会的解体导致私有制的最终出现 ③消费品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④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牲畜这一特殊财产的存在,使得个体家庭逐渐与共产制的部落族群相分离,分工也演进得更为精细,较大范围的部落内的两性分工转变为由一个个独立的家庭内部分工所组成的社会分工。下列对材料的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 ①氏族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助推社会分工演变 ②这种社会分工的演变为私有制产生创造条件 ③这种社会分工的演变有利于生产关系的质变 ④社会化大生产有利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文明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历史阶段 ②“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对立 ④“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表明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北宋诗人张俞在《蚕妇》中写道:“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据此可知,在封建社会( ) ①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③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间的矛盾 ④货币地租是主要剥削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唐朝的税制根据人口和土地多少来决定应缴税收,老、病、残、寡和当户等特殊人群,各有增减,但皇亲国戚官员之类享受免税待遇。对于偷逃税者,则严厉处罚。如凡隐瞒房产不报者,隐瞒一间杖60;偷逃市场交易税100文杖60,罚2000文。材料反映出( ) ①封建社会强调等级差别,且有严格的税收制度 ②封建社会的财政主要依赖于收取农民的地租 ③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封建社会利用法律手段保障税收征收和社会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一段话:“第一种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有制。当时人们靠狩猎、捕鱼、畜牧,或者最多靠耕作为生……第二种所有制形式是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这种所有制首先是由于几个部落通过契约或征服联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