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归园田居》陶渊明 学习 目标 01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02 感受五言诗平淡舒缓的语言风格。 03 学习作者白描的手法。 04 体会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知人论世 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 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是东晋著名文学家、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他出身没落仕宦家庭,早年有过短暂仕宦经历,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田,终生以躬耕、隐居为伴。 写作背景 《归园田居》其一创作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彻底归隐田园后不久所作。 41岁的陶渊明因不愿为微薄俸禄(“五斗米”)向督邮(地方监察官)低头折腰,任彭泽令仅80余天便毅然辞官,结束了半生反复出仕、归隐的矛盾挣扎。这首诗正是他回归田园后,借描绘田园风光,抒发摆脱官场“樊笼”束缚、重获自然本真生活的释然与喜悦。 解 题 《归园田居》共五首,均围绕“辞官归隐田园”的核心主题,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展现其归田后的生活、心境与感悟,以下是五首的核心内容梳理: 其一:总述归田缘由与田园初貌 其二:书写田园生活的宁静与闲逸 其三:记录躬耕劳作的体验与坚守 其四:感慨世事变迁与归田的清醒 其五:总结归田生活的满足与超脱 “归”是回归之意, “园田”最早见于《后汉书》,主要指园圃和田地,这里象征着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代表着诗人向往的村野山林和隐居生活 , “居”表示居住、闲居,强调诗人在田园中的生活状态 。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 / 适俗韵,性本 / 爱丘山。(↘) 误落 / 尘网中,一去 / 三十年。(↘) 羁鸟 / 恋旧林,池鱼 / 思故渊。(↘) 开荒 / 南野际,守拙 / 归园田。(↗) 方宅 / 十余亩,草屋 / 八九间。(→) 榆柳 / 荫后檐,桃李 / 罗堂前。(→) 暧暧/ 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 狗吠 / 深巷中,鸡鸣 / 桑树颠。(→) 户庭 / 无尘杂,虚室 / 有余闲。(→) 久在 / 樊笼里,复得 / 返自然。(↗) 再读课文 理解诗意 第一部分 理解诗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注释】 适俗:适应世俗。韵:气质,情致。 丘山:指山林。 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羁,约束。 南野:南面的田野。 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 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翻译】 少年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天性原本热爱山林。误落在世俗的种种束缚中,一转眼就是三十年。被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遨游过的深潭。我在南面的田野边开垦荒地,持守愚拙的本性,回乡过田园生活。 第一部分 理解诗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思考1: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开头两句一个“无”字,一个“爱”字,表露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和清高孤傲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第一部分 理解诗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思考2:试赏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 “误落”一词,既是诗人对自己做官的感叹,又是诗人对“尘网”般的官场的蔑视和厌恶。“误”字显示了诗人的悔恨之深,“三十年”写时间之久。 第一部分 理解诗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思考3:“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是如何表现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