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2429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11-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4413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课堂,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6课
  • cover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的第2课,是工业革命影响的延伸与深化,上承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启近代科学文化发展,在单元中起承上启下作用,也为后续理解现代社会问题根源奠定基础。教材以“社会变化”为核心,从“进步”与“问题”双维度展开。社会进步维度聚焦人口增长、劳动力结构转变、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推进;社会问题维度则揭示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及社会矛盾激化,呈现工业化的负面影响。编写上注重史料实证与辩证思维培养,为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家国情怀提供载体。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历史学习基础,此前学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知晓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为本课理解社会变化的根源奠定知识基础。学生能初步分析图表、文字史料,但对“工业化与社会变化内在联系”等深层逻辑理解不足,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待提升。九年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对“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议题有一定感知,易产生共鸣,利于结合史实探讨当代启示;但部分学生存在历史与现实脱节的认知误区,需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关联引导其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对英美德法四国人口增长示意图、19世纪英国劳动力结构变化图、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变化图等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等,理解这些变化与工业革命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了解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加深对工业革命引起社会深层变化的认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对工业化国家发展变化的学习,认识到工业化既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社会进步,也造成一定社会问题,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工业化国家在人口增长、劳动力结构等方面的社会进步和出现的社会问题。 五、教学难点 理解工业化的影响、工业革命与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对比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归纳、材料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导入】展示图片:18世纪中期英国乡村景象图和19世纪中期英国曼彻斯特城市景象图。同学们,对比这两幅图片,大家能发现英国社会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思考问题并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一)人口增长 【引导】出示英、法、美、德四国的人口增长变化图和文字材料,结合下列信息,说一说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变化? 【引导】继续出示材料,依据材料分析英美等西方国家在19末20世纪初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回答】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主要原因)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政局稳定。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对比归纳人口增长趋势落实“史料实证”素养。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