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海滨小城 第二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 上 一 本课目标 目录 复习导入 二 精读课文 三 课外拓展 四 课堂评价 五 课堂总结 六 板书设计 七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感受海滨小城 “庭院、公园、街道” 的生活之美与整洁之态,体会我国沿海小城独特的地域风貌与人文气息,增强对家乡、对祖国多样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认同。理解课文结尾对海滨小城 “美丽又整洁” 的赞美,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传承 “热爱家园、珍视生活环境” 的文化内涵,树立爱护身边环境的意识。 积累文中描写庭院树木、公园榕树、街道特点的生动语句,能运用这些语句描述小城的景物特点。理解并掌握比喻的修辞手法,能辨别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尝试用简单的比喻句式描述身边事物。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尤其读好第 4-6 自然段,读出庭院的生机、公园的热闹、街道的整洁,进一步感受散文语言的感染力。 分析第 4-6 自然段,通过找关键句,梳理庭院 树多、公园 榕树大且多、人多、街道干净的特点,培养提取与整合信息的能力。梳理全文海滨— 小城— 总结的描写顺序,理解分述 — 总结的文章结构,能清晰概括海滨小城的整体特点,培养整体感知文本的逻辑思维。通过对比 ,学会从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个维度分析文本,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品读描写庭院凤凰花的语句,想象 “红云” 般的花海画面,感受植物色彩与形态的自然之美。 分析榕树的比喻描写,体会遮太阳、挡风雨的实用价值与绿绒的视觉美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之美;体会生活环境的舒适之美,激发对身边环境的审美感知。 复习导入 你还记得我们在上一节课是如何找到关键句的吗? 先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再想想这些句子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庭院的特点 庭院 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写庭院特点的?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种类多 叶香 花美 把庭院的美丽具体化 公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关键句 榕树数量多 榕树样子美 人们在榕树下休息 读第5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边读边想象:作者笔下的公园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这句话把大榕树比作撑开的绿绒大伞,写出了榕树的高大和枝繁叶茂。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街道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小城的街道有什么特点? 街道漂亮干净。 小城景象 景象 回顾4—6自然段,补充完整。 景象 庭院 树多 公园 景象 街道 树大、人多 十分干净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赞美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在海滨小城,我们领略了与西沙群岛不一样的美丽,学习了“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美,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观察,就能发现。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和大人一起找一找,比一比谁发现的地方更美。 课堂小结 结构梳理 海滨 大海:蓝色 浩瀚 海滩:各种贝壳 喧闹 小城 庭院:很多树 公园:树大 人多 街道:干净 整洁 海滨小城 赞美小城 热爱家乡 拓展延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