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问题探讨 河蟹捕食底栖动物,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河蟹和某些底栖动物可能还会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因此河蟹与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可能还包括种间竞争。 河蟹会吃掉更多的底栖动物和杂草,导致底栖动物等的数量减少; 河蟹的爬行活动对田泥有松动作用,可以改善田泥的土壤肥力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可能会引起以水稻为食物的其他动物的数量增加。 ①一个群落必须包括该地域全部的生物,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 群落的概念: 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②群落不是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整体 【判断】下列描述属于群落的是 1)一个池塘中的鱼类 2)一片森林中的各种植物 3)城北一个水产品市场上待卖的活鸡、活鱼,各种蔬菜以及它们上面所附着的微生物 4)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真菌等全部生物 √ 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数量特征 最基本 特征 种群密度 其他 特征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影 响 直接 决定 “J” 形增长 “S”形增长 波动 下降 数量变化 科学方法:视角决定问题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物种 种间 演替 空间 范 围 边界 即生物的生态位 群落的不同类型 群落的季节性 2.什么是物种丰富度?它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3.什么是优势种?如何进行辨别? 4.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吗? 随纬度的增加,海拔的升高,水深的增加,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 优势物种也可能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同,群落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 1.要认识一个群落,为什么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因素。 一个群落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 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阅读教材P23,思考以下问题: 调查 面积 (cm× cm) 10× 10 20× 20 40× 40 80× 80 90× 90 100× 100 110× 110 120× 120 130× 130 3 5 6 9 11 13 13 13 13 如何调查种群丰富度?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调查该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时,设计了如下部分步骤: ①选取40 cm×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数每个样方内植物的种类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该草原的植物物种数。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 调查 面积 (cm× cm) 10× 10 20× 20 40× 40 80× 80 90× 90 100× 100 110× 110 120× 120 130× 130 3 5 6 9 11 13 13 13 13 某草原上有羊草、羽茅、糙隐子草、麻花头等,为了研究放牧强度与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将草原划分为不同区域进行研究,两年后的结果如表所示: 放牧强度 物种丰富度相对值 优势种 无放牧区 14.11 羊草 轻度放牧区 16.50 羊草、糙隐子草 中度放牧区 15.63 糙隐子草 重度放牧区 13.90 碱蓬 1.哪种强度的放牧更有利于增加草原的物种丰富度? 2.这给畜牧业生产有什么启示? 轻度放牧 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1.原始合作 (1)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双方都 ,但分开后各自 。 (2)举例:海葵与寄居蟹 (3)特点:双方互利;若分开也可独立生活。 受益 也能独立生活 二、种间关系 海葵与寄居蟹 数量关系曲线 (1)定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_____,彼此_____. (2)举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 (3)特点:如果彼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