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3616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滨城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604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答案,试题,语文,月月,学期
    《2025-2026学年度上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 2.B 3.①觉得物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 ②审美观赏者注意的是“象” ③“象”是知觉的世界 4.①首先提出美就是观念与形象之完全统一的概念已经崩溃。 ②接着作者运用举例、对比论证,以森林和玫瑰为例,且用好的和不好的森林进行对比,充分论证“一件东西必须出类拔萃,方才称得上美”,反驳了“ 凡是出类拔萃的东西……就是美的”观点。 ③然后指出“美就是观念与形象的统一”这一定义注意的是艺术美。 ④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的美学观念,即“美就是生活”。 5.①美就是生活。“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等诗句,勾勒出田园居处的环境与生活场景,展现出宁静祥和、充满生机的乡村风光,这些都是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反映,这就是一种美。 ②令人身心愉悦的、唤起内心美的情感的事物都是美的。无论是耕作劳动还是饮酒摘菜,无论是享受自然还是读书纵览,诗歌传达出诗人摆脱束缚后重获自由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可见是美的。 ③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需要融入观赏者创造性的“见”。《归园田居》中的景物和生活状态都是陶渊明所“见”之“象”,而非纯粹的自在之物,因而是美的。 【导语】这两篇材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美”的本质。材料一(车尔尼雪夫斯基)批判了“观念与形象统一”的传统美学观,提出“美是生活”的唯物主义观点,强调美源于现实生活体验;材料二(叶朗)则立足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是主客体交融的审美意象,突出审美主体的能动创造性。两文共同揭示了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关系。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概括信息的能力。 A.“一类事物”错误。原文中有“对于大多数的两栖类、许多的鱼类、甚至许多的鸟类都可以这样说,这一类动物对于自然科学家越好,就是说,它的观念表现在它身上愈完全,从美学的观点看来就愈丑”,指的是大多数的两栖类、许多的鱼类、甚至许多的鸟类,用“一类事物”扩大范围。 B.“因为这一定义只注意美的艺术作品”错误。据原文中“美是个别事物和它的观念之完全吻合。前文所说的美就是观念与形象之完全的统一这个定义是太空泛了”可知,“太空泛”的理由是“美是个别事物和它的观念完全吻合”。 C.“面对的是‘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的是‘象’”错误。原文中说“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物’,而是‘象’”,可见审美活动中,我们所面对的是“象”,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的是“物”。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美是人的主观审美体验,与外物无关”错误。柳宗元的话并没有否认外物的存在,而是强调美需要人的意识去发掘。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前文提到“物是客观的”,后文对此阐释说“这座山是客观的,那么这座山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说明这是人们常见的错误推论,对照“这座山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应填:觉得物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 ②前文说“物”的有用性和自然科学属性不被注意,后文强调“象”的浮现,说明注意力转向了“象”,应填:审美观赏者注意的是“象”。 ③前句说“物”“是实在的世界”,后文通过竹子举例说明“象”是知觉显现,形成对比关系,应填:“象”是知觉的世界。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第一段,“美就是观念与形象之完全的吻合……这一美的概念随那体系一同崩溃”,提出“美就是观念与形象之完全统一”的概念已经崩溃。 ②第二、三段,“是‘好的’森林”才美,“树木枯萎、低矮而又疏落的森林是不能算美的”“只有‘好的’、鲜嫩艳丽、花瓣盛开的玫瑰才是美的”“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出类拔萃的东西,但并非所有出类拔萃的东西都是美的”,运用举例、对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