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4034

河南省新未来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5-11-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3738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河南省,学期,试题,历史,质量检测,月末
  • cover
河南新未来2025 --2026学年度高一年级1 0月末质量检测 历 史 (试卷满分:1 00分,考试时间:7 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 5mm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距今约45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两处墓葬群,甲区墓葬排列规整,多为小型墓,随葬品仅陶罐、石斧;乙区墓葬规模宏大,有木椁,随葬玉钺、精美黑陶及20余件猪下颌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社会等级差异 B.阶级矛盾尖锐 C.氏族制度瓦解 D.礼制趋于成熟 2.西周时期,贵族依据等级获得不同名称的封地,如诸侯国称“某”,卿大夫采邑称“某某”,士的禄田称“某丘”。这些名称逐渐演变为姓氏,形成如齐、鲁、南宫等多样姓氏。这一现象本质上体现了 A.礼乐制度对社会生活的渗透 B.土地私有化趋势日益增强 C.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运用 D.地方割据势力的迅速膨胀 3.春秋战国之际,齐国的田氏以及晋国的韩、赵、魏等家族成了国家治理的真正主体。鲁国权臣季孙氏准备讨伐某东夷部族之举被孔子评论为“祸起萧墙”。这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 A.传统政治秩序崩坏 B.华夏认同观念萌生 C.变法运动此起彼伏 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4.谥号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用于评价君主或要臣一生的功过是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则以“太古有号毋(无)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秦始皇的这一做法 A.意在规范秦王朝的礼仪制度 B.有利于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 C.凸显了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保障了皇帝的专制独裁统治 5.下图为四川汉墓出土的骆驼载乐画像砖图。它融合了中原流传的“建鼓舞”与西域“骆驼载 乐”的表演形式。这可以用来说明 A.汉代乐舞发展程度较高 B.丝绸之路推动文化交融 C.城市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D.西周礼乐文化影响深远 6.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其家族成员王导、王敦分别掌控朝政和军事;南朝梁武帝时,土族子弟“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寒门庶族开始参与政权 B.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C.九品中正制已名存实亡 D.门阀士族势力膨胀 7.下图是位于吐鲁番的交河故城,唐朝安西都护府曾设于此。其采用的“减地留墙”等建筑技法,体现了当地人民基于本地自然环境的建造智慧。同时,城市布局和官署、寺院等建筑的营造,又融入了中原地区建筑的对称、规整等美学观念。这 A.体现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B.源于佛教在西域的传播 C.反映出汉文化已经被全面接受 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8.安史之乱以后,藩镇节度使通过经商来积聚财富,并对商贾进行笼络和利用。此外,藩镇还积极开展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商贸活动,大量购买牲口,包括“名马”“善马”等。据此可知,此时的藩镇 A.致力于削弱中央权威 B.竭力维持割据局面 C,注重提升商人的地位 D.民族认同逐渐加深 9.在对待儒、佛、道的态度上,唐代帝王多有不同。唐代由李姓开国,故立国初期推行尊崇道教的政策。武则天欲取代李姓王朝,又采取了兴佛抑道的政策。唐武宗为扩大财政收入,又推行了灭佛的政策。对此解读全面的是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发生动摇 B.道教更有助于稳定唐朝政治秩序 C.统治者倡导三教并行政策 D.为政者以维护政治统治为出发点 10.北宋仁宗年间,进士出身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