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4469

云南省昭通市市直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33344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云南省,答案,图片,试题,语文,次月
    昭通市市直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选项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三,“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是西瑟罗纳对杂交水稻技术整体贡献的评价,而非2020年衡南基地单产突破这一具体成果的直接作用,属于“张冠李戴”的信息混淆。A选项根据材料一的第二段可得。B选项根据材料一的第五、六段可得。C选项根据材料二的第二段可得。故选D。 2.(3分)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A选项两文内容表述正好相反。材料一最后一段总结说“在19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可见材料一突出他边教学边试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喜看稻菽千重浪》主要写“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突出他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故选A。 3.(3分)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袁隆平明确指出科学研究 “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C选项中 “突破传统理论束缚”“探索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直接体现了他打破既有认知、开拓新研究方向的创新品质。A选项体现扎根实践的坚守,B选项体现求真务实的作风,D选项体现开放协作的胸怀,均不符合“创新精神”的核心内涵。故选C。 4.(4分)①数十年坚守试验田,以实地观察和反复试验推动研究等体现求真务实、扎根实践的精神。②主动学习欧美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转向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打破传统遗传理论束缚等体现敢于创新、突破局限的精神。③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以及出国讲学等方式传授技术,共享科研材料,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等体现开放协作、心系民生的精神。(每点2分,两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品质的能力。 ①由材料一“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材料二“我的工作地点主要在试验田,常常要到田里去察看,打雷、刮风、下雨时我也去”“听说,您每天都骑着摩托车去稻田观察,从1979年至今,已经骑坏了八九辆车”,可概括出:袁隆平在科研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强的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的精神。 ②由材料一“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两人的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材料二“我的工作地点主要在试验田,常常要到田里去察看”,可概括出:袁隆平深知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始终将自己置身于实践当中,从实践中找答案、做研究。 ③由材料一“袁隆平就按照两人的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他决心另辟蹊径”,材料二“我认为,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可概括出:袁隆平在科研道路上敢于突破传统,大胆探索新的领域和方法,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精神。 ④由材料一“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可概括出:袁隆平将集体利益、科研事业的整体发展置于个人名利之上,展现出了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开放协同的高尚品质。 ⑤由材料三“袁隆平听到测产结果后说,下一步目标,向全省、全国水稻产区推广,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