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4949

小学美术浙美版(2024)二年级上册(2024)教学设计(附目录)(2025秋编)

日期:2025-11-0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1503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小学,美术,美版,二年级,上册
  • cover
小学美术浙美版(2024)二年级上册(2024)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标识会说话 1.校园标识 2.安全标识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二单元 水墨游戏 3.点点滴滴 4.变幻的云 5.下雨了 6.潺潺小溪水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三单元 学习好帮手 7.铅笔的小创意 8.美丽的画框 9.美术档案袋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四单元 巧折巧剪 10.折纸扇 11.“东南西北” 12.纸翻花 13.折纸玩具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五单元 花朵与园丁 14.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15.谢谢您,老师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本册综合 第一单元 标识会说话 1.校园标识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浙美版2024年审定的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标识会说话”,是单元起始课。教材以“校园标识”为主题,通过真实场景图片、学生作品及互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标识的功能与设计要素。 课本原文内容: (第2页)看一看:校园里的标识真不少!它们像一个个“无声的小老师”,告诉我们哪里可以走、哪里要小心、哪里能休息……你认识这些标识吗?(配图:禁止奔跑、小心地滑、图书角、饮水处标识) (第3页)想一想:这些标识是用什么图形、颜色和文字做成的?为什么红色的标识看起来很醒目?(案例:对比红色“禁止”标识与绿色“安全”标识的设计意图) (第4页)画一画:试着为教室的“植物角”设计一个标识吧!记得用上简单的图形和明亮的颜色哦!(学生作品示例:太阳图形+“爱护植物”文字的卡通标识) 核心素养目标 图像识读:能通过形状、颜色、文字辨认校园常见标识,理解其传递的安全、规则等信息。 美术表现:运用简单图形(圆形、三角形、方形)、对比色(红-绿、黄-蓝)和简洁文字,设计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校园标识。 审美判断:感知标识“简洁醒目”的设计美,初步理解“功能优先”的设计原则(如红色用于警示、绿色用于指引)。 文化理解:认识标识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体会其在维护秩序、保障安全中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标识“图形+颜色+文字”三要素的设计方法,能独立完成一个校园场景的标识设计。 难点:如何通过颜色和图形的组合,让标识既美观又清晰传递特定信息(如区分“禁止”“提示”“指引”三类标识的视觉差异)。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校园寻宝”游戏、安全情景剧等模拟场景,激发学生对标识作用的直观认知。 观察比较法:对比不同类型标识(如禁止类vs指引类)的颜色、形状差异,引导学生总结设计规律。 示范讲解法:教师分步示范“图形简化”“颜色搭配”“文字提炼”的设计步骤,降低创作难度。 小组合作法:以4人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植物角”“卫生角”等场景的标识需求,培养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境激趣,初识标识(10分钟) 安全情景剧表演 教师话术:“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演员(邀请2名学生),他们要表演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小故事,请大家仔细看———哪里做得不对?” 情景再现:学生A在走廊奔跑,撞倒了端着水杯的学生B,水杯洒在地上导致学生C滑倒。 互动提问: “刚才的场景中,哪些行为容易引发危险?”(引导学生说出“奔跑”“地面湿滑”) “如果走廊里有一个‘会说话的朋友’提醒大家,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这个‘朋友’是谁呢?”(出示“禁止奔跑”“小心地滑”标识,板书课题:《校园标识》) 校园标识“连连看” 教师活动:PPT展示教材第2页的4个标识图片(禁止奔跑、小心地滑、图书角、饮水处),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 学生任务:每人领取一张写有场景名称的卡片(如“走廊”“图书馆”“卫生间”),将卡片与对应的标识图片连线,并说出理由。 教师总结:“标识就像校园里的‘无声指挥家’,用图形和颜色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设计这样的‘指挥家’!” 新知探究:分析要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