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5066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件(5份打包)

日期:2025-11-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91084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国家,打包,5份,课件,巩固
    (课件网)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产生的原因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1.时空观念:结合历史地图,了解石器时代我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的分布及其特点。 2.唯物史观: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 3.史料实证:结合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探究对于早期国家历史的认识依据和方法。 4.家国情怀:结合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部落联盟、禅让制、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甲骨文、井田制。 [基础自学] 1.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1)代表性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_____。 (2)生产与生活 ①能以打制方法制作简单工具。 ②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③已经学会用火。 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北京人 2.新石器时代(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1)概况 ①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 ②遗存分布: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奠定了_____的发展基础。 ③生产与生活: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多元一体 (2)代表 类别 早期 晚期 时间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 距今约5000年 代表 仰韶 文化 大汶口 文化 河姆渡 文化 龙山 文化 红山 文化 良渚 文化 分布 黄河 中游 黄河 下游 长江 下游 黄河 流域 辽河 上游 长江 下游 特征 手工业:彩绘陶器 农业: 粟等 — 农业: 水稻 手工业: 养蚕缫丝技术 黑陶 (“蛋壳 陶”) 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3.原始社会的三个阶段 (1)原始人群:以元谋人和北京人为典型,过着群居生活。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 ①社会特征: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_____。 ②发展趋向: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 部落联盟 [学透教材] 【拓宽教材】 观察教材P2“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和教材P3“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分别指出不同时代人类遗址分布呈现的特点。 提示:前者:分布较广,主要沿黄河、长江分布。后者: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 【思维点拨】 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则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在获得食物方面,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主要是渔猎与采集的方式,而新石器时代更多地依靠农业生产。 [互动探究] 视角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 史料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简表 特色 文物 彩陶盆 玉龙 玉琮 蛋壳黑陶杯 铜镜 分布 范围 黄河 中游 辽河上游 长江 下游 黄河中 下游 黄河 上游 探究 依据史料,概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提示 分布广泛;多元(地)起源;源远流长;各具特色。 【思维升华】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维度 阐释 多元性 (1)从文化遗址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2)从文化的特点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征,如作物种植上南稻北粟 (3)从区域分布看→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 维度 阐释 一体性 (1)从社会生活看→各地有共同点,如制作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生活等 (2)从遗址分布看→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 本土性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