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科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236269
【核心素养】 浙教(2024)版七上《3.1认识地球-第一课时》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11-22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8次
大小:52276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学案
,
3.1认识地球-第一课时
,
核心
,
2024
,
浙教
,
素养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通过收集和解释证据,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历程,初步形成宇宙空间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比较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证据,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地是平面”的观点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通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逐步建构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模型。 探究实践:通过现象观察、方案设计、实验模拟,并结合科学史,分析证据得出相关结论;通过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 态度责任:通过相关科学史的学习,初步养成敢于质疑、追求创新的科学态度,同时感悟科学探索的艰辛和不易;通过分析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贡献,感受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 1.地球的形状 1、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 (1) ; (2) ; (3) ; (4) ; (5) ; (6) 。 2.地球的大小 (1)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略长21km) (2)两极半径 ,赤道半径 ,赤道周长 。 (3)在太空上看地球很圆的原因: 。 【课中研学】 提问: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什么形状的?你从未离开过地球表面,从未从太空看过地球,你是如何如此确信它是一个球体的呢? 你的证据是什么? 出示三张图片,从三个维度开始梳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中国的地球观 (1) 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你知道其中的寓意吗? 2. 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链 (1) 证据1: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坐在海边高山上观海思考。“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首次提出大地可能是个曲面的猜想。 (2)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为什么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器材】自制帆船、篮球、水平桌面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完成模拟实验。3分钟完成,汇报结果。 【练习】 1. 比较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变化的不同是在篮球表面铅笔头先消失,长度变短;在木板表面铅笔头不会消失,长度不变。那是因为篮球是球体。 2. 通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球体。 3. 实验中铅笔模拟船只,篮球模拟地球。这种实验方法称为模拟法。 (3) 证据2:月食 过了 2 个世纪,亚里士多德多次观察月食时, 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器材】手电筒和篮球、白球和黑球、纸盒。 教师利用材料示范模拟实验。 (4) 证据3:站得高看得远 【器材】细木条(两根)、篮球、纸盒、记号笔。 (5) 证据4:麦哲伦航海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 3 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观看相关视频。 (6) 证据5:从太空拍摄地球 ①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观看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最直观的看到地球是个球体。 蓝色部分是海洋;黄色部分是沙漠。 绿色部分是森林;白色部分是白云。 2.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阶段 一.地球的大小 1.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 【思考与讨论】 出示毛主席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什么意思? 地球赤道周长:40000公里,合八万里。由于地球自转,我们跟着地球一起自转,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 【科学阅读】 测量地球的周长 【科学记数法】 对于很大或很小的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呈现。科学记数法是用 一个大于等于 1,小于 10 的数乘以 10 的指数来表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浙教版科学九上3.5-3.6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11-18)
浙教版科学九上3.3-3.5(含答案)(2025-11-18)
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3.1电荷与电流(含答案)(2025-11-18)
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3.4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培优练习(含答案)(2025-11-19)
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3.4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提高题(含答案)(2025-11-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